第二六六五章 等候支持

備戰如火如荼進行。

從宣府到京城,從宣大總督衙門到京城戶部、兵部,都在為這件事奔波,只有沈溪對此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

這次備戰,朱厚照明著不想接受沈溪的幫助,但暗地裏他卻希望能得到沈溪的指點,甚至不時去問是否有沈溪的單獨上奏,一旦有吏部上奏還會詳細問詢一下是否有沈溪對此番出兵的見解。

到了六月底,備戰仍舊沒結束,出兵與否仍是未知數,倒是把朝中文武折騰得不輕。

李鐩領銜工部,本來為這次備戰只負責軍械制造方面的工作,但大明過去幾年制造了很多火器,暫時不缺,而且根據最新的軍改措施,九邊的軍械制造下放到了地方,不再歸工部負責。

但因備戰,工部不得不在京城及周邊地區開設很多工坊,王恭廠也比往日熱鬧許多。

六月二十八這天,李鐩匆忙來找沈溪,在長安街小院跟沈溪相見。

正好是散朝吃晚飯的時間,沈溪請李鐩在小院內一起吃了頓便飯,李鐩沒客氣,二人吃過後,李鐩把自己面臨的困難說出。

“……陛下希望朝廷能制造一批更為先進的軍械,主要是火器,特別指出要改良之前的多管火銃。”

李鐩說的“多管火銃”,就是沈溪曾以此在榆溪河奠定勝局的“原始加特林機槍”,這種兵器在榆溪河戰場大放異彩,騎兵碰到它就是自取滅亡。沈溪到江南出海迎戰倭寇和佛郎機人時,這種兵器沒有出場,改良工作因此停滯不前。

但除了沈溪外,旁人無法進行改良,很多技術上的東西,尤其是設計參數,只有沈溪掌握,工部那邊研究過之前沈溪提供的圖紙,發現制作出來已經非常困難,更別提改良了,朱厚照的要求超出了工部的能力範圍。

沈溪道:“東西制造出來,還要改良,那要到什麽程度才算優良?”

李鐩想了想,明白沈溪說的是標準,朱厚照只說改良,但沒說向哪個方向改,優缺點不說,光靠一張嘴,連方向都沒定下來,想要優化設計近乎天方夜譚。

“這個嘛……其實在下看過圖紙,也看過成品,知道這東西殺傷力有多大,近處五十步左右,簡直可以說神擋殺神,可惜太過笨重,而且一人無法操作,若是能把這東西縮小,再減輕重量的話,應用會更加廣泛……”

李鐩是工部尚書,雖然工部尚書管行政,但李鐩平時喜歡搗鼓一些奇淫技巧的東西,這也算是他的特殊愛好。

李鐩對於“原始版加特林機槍”還算有點研究,發現那東西太過笨重,戰場上只能當作火炮運用,且子彈制造麻煩,還有發射以及操作的復雜性,讓李鐩覺得可以從這方向進行改良。

沈溪搖頭:“既然工部已確定方向,何須來找我?”

“唉!”

李鐩聽出沈溪對這件事沒多少興趣,連忙道,“之厚啊,咱有話直說,別說改良,就算現在工部要重新制造一挺多管火銃,也需要極大的人力物力,尤其槍管,十根中有五六根是殘次品,不能使用……大管子都這般困難,還想改小……這不是讓人為難嗎?”

沈溪見李鐩焦頭爛額的模樣,不由笑了笑:“時器兄,不是我推搪,實在是我也力不能及,要說這制造圖紙還是從佛郎機人那裏得到,他們正在研究,我搶先一步造出來,還用於實戰,已是異數,你讓我去改造不是難為人嗎?”

“什麽?不是你發明的?”李鐩對此頗為意外。

以往但凡提到那神乎其神的大殺器,都覺得是沈溪獨立完成研制,誰想其中竟有此變數?

沈溪為了避免麻煩,不把功勞往自己身上攬,故意嘆息:“這種事有必要遮掩嗎?我們炮制了佛郎機人的技術,從開始的佛郎機炮,到後來的多管火銃,要想有所創新,必須得投入巨大的心力……這些年我忙得腳不沾地,有那工夫嗎?”

李鐩聽沈溪提到前幾年大明所用的佛郎機炮以及根據這個研究出來的佛郎機火銃,便對沈溪所說的加特林也是應用佛郎機人的技術沒有太多懷疑,以前李鐩就覺得很好奇,為何沈溪這樣兩榜進士出身的文官,會對那些奇淫技巧的東西那麽在行。

“不得不說,沒有你,大明就沒有這些強大的火器,也不可能把草原治得服服帖帖。”李鐩最後感慨地說道。

沈溪笑道:“有關圖紙,我會再給工部一份,至於如何改良,得看工部……尤其是時器兄你了。”

李鐩本來是上門“求教”,最後沒得到想要的,而他現在對沈溪接手改良加特林的事不再抱有希望。

之後二人簡單交談,李鐩便匆忙告辭。

以沈溪想來,李鐩最近應該睡不著覺了,皇帝點名讓工部改良火器,作為工部尚書李鐩責無旁貸,李鐩為了完成差事只能召集人手研究,工部上下開始為皇帝備戰忙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