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七六章 助力(第3/4頁)

隋連升道:“伯虎老弟火氣很大嗎?”

或許隋連升聽出唐寅言語中的抵觸,好奇地問道,他把沈溪當作唐寅的靠山,不明白唐寅為何有如此大的反應。

唐寅道:“沈尚書背負皇命而來,他做事非南京朝廷可幹涉,至於他的去向,現在都清楚了,有事不必到在下這裏來問,但凡涉及朝務,便請示沈尚書,或者上奏也可以。”

“伯虎誤會了。”隋連升解釋道,“都覺得你跟沈中堂過從甚密,想讓你幫忙問問情況,既然你不想牽扯進去,誰會勉強?走了走了,有消息的話通知一聲……其實他不來南京也算好事。”

……

……

唐寅覺得隋連升說的話是“肺腑之言”。

沈溪不到南京,對南京官場來說的確是大好事,只是對唐寅來說就不那麽幸運了,開始發愁沈溪不來他該怎麽辦。

恰在此時,唐寅得到消息說沈溪已至新城,這是沈溪頭年裏幫朱厚照平了海疆之亂後,再一次回到新城,而且短時間內沒有打算再離開。

唐寅趕緊差遣人去跟沈溪傳信,想“請”沈溪回南京,可人派出去後遲遲未得回音,此時已近年關,唐寅這邊收到朱厚照的聖旨,讓他這個南京兵部侍郎做事勤快點,把沒完成的差事趕緊做完。

皇帝施加壓力了,這種壓力更像是沈溪到江南後,朱厚照找到機會對唐寅的一種“鞭策”。

此時沈溪進了新城,城主府已裝飾一新,進城後只需簡單交接,城內軍政大權便順利到手,而一些老部下也到他這裏聽命行事,朝廷布置的衙門形同虛設。

這一年多來,朝廷在新城設立新衙門,除了恢復上海縣衙外,還設立衛所,名為“平江衛”,但其實這衛所並未正式編制,只是個空頭衙門。

南京朝廷奏請,想讓朱厚照在新城設立知府衙門,只是定性和命名上出現問題,便在於新城的意義實在太過特殊,皇帝和沈溪都沒為新城起名,南京朝廷可不敢隨便定名,又為此上奏幾次,都被朱厚照留中不發。

朱厚照對於給新城起名字,沒什麽想法,隨手放到一邊,之前又涉及司禮監掌印蕭敬跟張永的更叠,事情就此拖延下來。

沈溪到新城後,愈發多的信函送到他這裏,基本都是從南京發出,沈溪懶得理會,先由雲柳收拾和翻閱,再到他跟前做總結。

“……南京各方的人都很好奇,為何大人此番沒有直接往南京,宣府和京城來的消息,都說大人奉命往南京公幹,具體沒說做何,大人到新城,讓人更生懷疑。”雲柳道。

沈溪則顯得無所謂:“陛下派我到江南,有說過我是來作何的?”

雲柳道:“未曾。”

“那便是了。”

沈溪道,“陛下沒委派具體差事,而我是以監督海外征伐之事而來,南京朝廷的人著急什麽?再著急,也改變不了南京沒有我官衙的事實。”

雲柳稍微想了下,點頭表示同意。

本來沈溪就不是江南任職,到哪裏都是以欽差的身份,既然沈溪來江南沒有皇命也沒具體任務,那就按照肩負的籌備征伐佛郎機之事,自然要在新城辦公並完成,去南京明顯做不了事。

雲柳再道:“但皇命讓大人往南京,這才是他們不解之處。”

沈溪道:“說什麽皇命,陛下真的知道江南缺什麽?天下缺什麽?”

雲柳道:“就怕有宵小借機生事。”

沈溪態度平和:“想生事隨便,別最後惹火燒身,朝局可不是人人都能參透,真有強出頭的,那是他自找麻煩。”

……

……

有關沈溪往新城而不往南京的消息,很快到了京城,然後又送至宣府,朝中文武以及內府太監都覺得沈溪跟皇帝的關系鬧得很僵。

有些人並非是要挑撥君臣關系,單純只是將江南之事上奏,這些消息匯總上來,都落到首席秉筆李興這裏,而此時李興才到宣府不足兩天。

“李公公,如今您執掌東廠,京城內外消息應由您上奏陛下……出了此等事,沈大人明擺跟陛下有了誤解,為人臣子是該幫忙化解,還是要添上一把火,就看您如何跟陛下奏報了。”

李興拿著南京廠衛傳遞消息的條子,坐在那兒聽李榮嘮叨。

李榮作為禦用監太監,跟他一起到宣府來打理有關擴建行宮之事,隨著西北各條戰線紛紛奏凱,朱厚照有意為自己請功,要在宣府擴建行宮,修造祭壇。

李興瞄著李榮:“那你認為,是該化解,還是添上一把火?”

李榮稍微一怔,隨即苦笑搖頭:“鄙人不敢多言,張公公應該有見地。”

李興將手上的條子放下,冷聲道:“讓咱家去求張永?他現在爬上高位,已目中無人,來了兩天想求見一面都不得,趁著面聖時咱家不參他一本就算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