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鑄造銀幣

“李太宰啊,倭國的白銀真的很多啊!”

“一船的白銀,整整八百萬兩的白銀,就為了買一道聖旨。朕把冊封的聖旨賣給他了。”

趙桓先給李綱交了個底,冊封都是商量好的事。

但是這一船的白銀,算是讓趙桓始料未及。

李綱沉默,自己這邊為了銅錢撓頭的時候,自己官家這邊寫了道劄子,直接搞八百兩白銀出來。

如果按照市價換算,十兩白銀就是十貫銅錢,一兩白銀約為一貫銅錢使用。

但是白銀並不是貨幣啊!

事實上一兩白銀,通常能換兩貫銅錢!

畢竟大宋的銅錢都是鐵銅錢,而且還薄的很。

李綱沉默,趙桓最近手中的聖旨,先是送到了荊湖北路,荊湖北路楊幺攻破的州府直接歸附了汴京。

連帶著整個荊湖北路全部歸附。

而第二道聖旨,直接送到了福建路和廣南東路,這兩路雖然不富,但是確實整個大宋社會的基礎,產鹽大路!

而第三道聖旨,賣了八百萬兩白銀,不僅如此,每年還有五十萬兩白銀入賬的歲幣人,讓李綱懷疑人生。

“官家生財有道,臣遠不能及。”李綱俯首拜道,反正官家有錢,大宋就有錢。

“此乃國事,這八百萬兩白銀,歸了國庫吧。”趙桓決定把這筆錢進國庫,李綱這個太宰當的不容易,省的他老惦記自己的內帑。

“這八百萬兩白銀,全部按兩打造成銀餅,每一兩的銀餅折合一貫銅錢,不知李太宰以為如何?”趙桓問道。

這八百萬兩白銀,能打造出一千萬的銀餅出來,就是一千萬的貫啊!

事實上,鍛造的時候,會摻雜一些錫來防腐,還有鐵銅摻和起來。

“官家,民間銀兩交易都是通過秤,還要切割,著實不便,這也是白銀遲遲無法在市場上流通的問題,實在是太難計數了。”

“而且白銀成色不一,也造成了流通上的困難,官家,臣以為,可以由官府打造銀錢以供天下百姓使用。”李綱想了想說道。

銀餅交易實在是繁瑣,而且因為各地成色不足,導致銀兩交易常常出現問題。

“關中軍餉共計六萬石米,四十萬錢,其中四十萬錢,以十萬兩銀,五千兩金折支。一兩銀折合一貫錢是可行的。”

“官家,若是能夠打開航道,與倭國長期通商的話,每年能鑄造一千萬銀錢,則可大大緩解大宋之缺錢的現狀。”李綱還在勸諫。

趙桓想了想說道:“你的意思是,鑄銀幣?”

大有可為啊!

只要有白銀,統一有官府回收銀兩,鍛造銀幣,則可以大大的緩解市場對銀兩交易的抵觸!

而且有利於控制銀根,通過銀錢控制天下,李綱這個建議不錯。

他在想要不要將自己的頭像印在銀幣上?

技術是覺得能夠達到,但是這事估計也就這麽一想,中原王朝的價值體系裏,錢的排序並不是很高,他這麽做是在作踐自己的身份。

只有歐羅巴的國家,才喜歡把頭像印在銀幣上,供人使用。

但是趙桓可以印點別的東西上去,目的是為了防偽。

“可以印上大宋通寶,銀七分,錫一分,鐵銅一分,鍍錫一分,就叫大宋銀元吧。”趙桓決定鍛錢,只不過鍛造的是銀元,來刺激經濟,提高稅賦。

鍍錫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白銀損耗,定期投放新幣,回收舊幣鍍層錫就能當新幣用了。

“還有一事,太宰,倭國想要與大宋通行貨幣,這事你怎麽看?”趙桓問道。

這事必須仔細斟酌,大宋貨幣國際化的道路,現在到底合適不合適?

李綱也敏銳的感覺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與倭國通行貨幣的好處很多,但是那都是基於大宋國力強盛,現在這個時間點上,通行貨幣,不可取。

“官家,臣以為通行貨幣,可促進兩國商貿,增加對倭國的影響力,畢竟發行權在我大宋手中。”

“官家冊封了倭國王,自然是法理上的開疆拓土。而貨幣通行,則可以在貨幣一事上開疆拓土。”

“可是凡事有利有弊,現在大宋缺錢,如果與倭國通行貨幣,本身大宋就缺錢,這樣一來,就更缺錢了。”

“而且對流通在日本的貨幣,大宋也無法監管。平白增加錢的損耗,臣以為直接通行貨幣不可取。”

“但是官家,咱們有錢引啊。通行錢引倒是可以。反正都是紙。”李綱將自己的話說完。

趙桓點頭,論陰人這種事,趙桓覺得自己這輩子想趕上李綱,怕是沒戲了。

李綱一出手,就是交子通行。

在大宋錢引,交子都是擦屁股紙,到現在蜀中的態度都極為反復,不就是當初交子的事給蜀中鬧得離心離德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