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沒有基建就沒有靈魂的中原王朝

王稟拜托契丹人送出了最後一封軍報之後,帶著復仇的大宋軍卒,向著黃龍府奔襲而去。

打贏了,打輸了,對王稟他們來說並不重要,只要能到了黃龍府,就勝了。

目的就達成了。

楊忻中收到軍報的時候,並沒有時間顧及軍報,他現在疲於應對金人的襲擾。

他已經連夜趕到了奉聖州的核心軍堡,武城。

武城的城門只有兩個,極為狹窄,城門是鐵包木打造而成。

即使如此,武城的守備官員,還準備無數的大麻袋,裝上了碎石,若是城門有被破的危險,就會用這些麻袋把門堵上。

防止金兵的進入。

武城是奉聖州軍堡的核心軍堡,圍十裏,城堡四角各有一戍樓,東南門樓和西城墻上有瞭望和禦敵功能的重檐閣樓。

而軍堡內的民舍也和內地的大部分木質結構不同,挑選了厚重的石材。

不僅如此,還建了一道道厚重的墻壁,實現了驢車皇帝的夢想,丁字街拒地的構想。

丁字街在軍堡裏遍地都是,軍堡是一個軍事單位,民宅多數都是供給軍隊家屬們使用。

在太原城修丁字街和在奉聖州修丁字街的區別,就在於所屬地的屬性不同。

太原城是河東路的重要關隘樞紐,四通八達,商貿過往旅人極多,在太原城搞丁字街,那就是給自己下絆子。

但奉聖州的軍堡不同,軍卒不做買賣,回易也是雲中路其他地界在做,這裏也沒有商貨通行,就是釘在居庸關外的一個釘子,目的就是拒敵於國門之外。

這就是個大號的軍營罷了。

而武城的西是來遠堡,那是一座小小的圍不過二裏的軍堡,但是地理位置及危險要,依山傍水而建,最主要的是他站在雲中路和河東路的交界處,隨時可以接受河東路和雲中路支援。

來遠堡城墻高約三丈五尺,條石建成,堅不可摧。

而來遠堡的身後就是年久失修,已經是危垣半壁的長城了。

來遠、武城、大境門關連城了一線,構成了居庸關前的防線。

武城駐紮著五萬永興軍,而來遠堡身後可以得到河東路和雲中路的支援。

來遠、武城和大境門關地勢險要,正在集結兵力的完顏宗翰,沒辦法啃下這三塊硬骨頭的原因,並不是他不想啃。

而是現在完顏宗翰啃不到這三處軍堡和關隘。

在來遠、武城防禦線前,是星羅密布的民堡,圍一裏,甚至不足一裏。城高兩丈的土墻。

但是這樣的民堡有數十個之多,每十數個民堡,還有一座小型的軍堡與之呼應。

民堡很簡陋,但是互為犄角,牽一發動而動全身。

宋家堡、昌明堡、北關堡、暖泉中小堡、開陽堡是官府興建,但是還有百姓自發築的民堡,那就不計其數了。

這個給完顏宗翰的進軍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金兵派少量精兵打民堡,四面民堡支援,打的完顏宗翰都開始懷疑自己,還是不是金國名將。

若是派出大量軍隊攻擊民堡,調兵遣將軍卒雲集的時間裏,民堡的百姓就會撤退,等到金兵到了,只能拿一座空著的民堡。

打下來,守城又成了一個問題。

如果派出小股士兵駐紮,等到大軍撤回中軍大營的時候,民堡百姓去而復返,通過留下的密道,返回民堡。

這剛打下來,還沒焐熱的民堡,就又被奪了回去。

若是派出大量軍卒駐紮,又有被敵人分化各個擊破的危險,行軍之大忌。

得虧蔚縣的軍堡只建了一半,那是個和武城一樣的圍十裏的軍堡。

如果完全建成,完顏宗翰都不知道怎麽打這場南下之戰了。

完顏宗翰的戰略是步步為營,緩緩圖之。

這與金國皇帝完顏晟下達的快速拿下雲中路的作戰計劃,完全背道而馳。

完顏宗翰還記得,在寧武關上被沈從砍的那一刀,這次的推進,讓完顏宗翰脊背發涼,斷斷不到一年的時間,宋人就展示出了他們的韌性。

完顏宗翰甚至想交出兵權回去養老。

並非金兵損失慘重,到現在也就折損了上千人而已。

而是極為緩慢的行軍,讓金人喪失了他們最大的優勢,那就是騎兵的轉移速度。

這一切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和遠在汴京的趙桓有關。

確切的說,趙桓畫的奉聖州的軍堡,是明代的軍堡分布圖,對付遊牧民族最為好用。

趙桓為什麽看不上驢車皇帝在河北路上挖坑的舉動,是因為驢車皇帝明知道有好用的方案,而不采納,非要挖坑而已。

中原王朝搞基建,那是非常合理的。

建堡壘禦敵的方案,可以追溯到先秦之時,在東漢的時候,發展到了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