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德不配位

嶽飛的上策,在趙桓看來有些殘忍,但是非常符合大宋的利益。

而且執行的難度極低。

【靜觀其變】

嶽飛已經通過探馬知道了西夏人在河套地區的所作所為。

李仁忠率領軍卒的士氣很高漲,原因就是他在肆無忌憚的縱兵劫掠。

圍城的時候,不光城池的守軍會士氣低落,圍城的士兵同樣也要面對這個問題,而李仁忠的解決辦法,簡單、粗暴而且行之有效。

縱兵劫掠帶來的不僅僅是士氣的增長,還有抓捕的百姓可以充當攻城的先鋒。

最主要的是劫掠獲得大量的財富,刺激士氣。

嶽飛基於此,給了趙桓一條上策。

雖然看起來有些殘忍,但是對大宋極為有利。

靜觀其變。

就是大宋看著李仁忠縱兵劫掠,看著他們自絕與百姓,看著他們在河套經營近百年的民心,一朝耗盡。

等到明年開春的時候,孫翊也把新兵訓練得當,而東勝衛的城池變得穩固,東勝衛的軍監變得完善,守城變得簡單以後,孫翊再帶著燕京軍守東勝衛,換防嶽飛。

嶽飛從東勝衛不管是去征伐西夏,還是去上京路征討,都有了更大的轉圜余地。

到時候,嶽飛出擊,不管從哪個方向,西夏人都沒有抵擋的能力。

而靜觀其變的目的,也不僅僅是為了讓大宋有了些許的戰略緩沖的時間,還為以後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河套地區的百姓構成極為復雜,黨項人、羌人、黃頭回鶻人甚至還有傳聞中的大食人在其中。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啊。”趙桓將手中的劄子放在了案上。

嶽飛作為一個統帥,沒有讓自己失望,三條策論都是有理有據。

趙桓猶豫了很久,看著這三條策論,左右為難。

下策執行起來最簡單,但是後患無窮,趙桓最後決定舍棄。

人妻雖好,但是趙桓還是以國事為重。

中策執行較為困難,而且還可能會有東勝衛丟失的危險,而且還可能造成重大的損傷。

上策執行起來即簡單也受益無窮,坐等西夏人自己作死,然後大宋天兵至,收復人心。

在河套的問題上,也有一勞永逸之功效。

西夏五萬兵卒在河套地區的劫掠,其實已經徹底激怒了河套的百姓,本來想要對西夏盡忠的百姓,這會兒也應該對西夏人,咬牙切齒了才對。

西夏人再想進入河套地區,那就不像現在這麽簡單了。

河套的百姓不用大宋許下任何的承諾,就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他們會讓西夏大兵,知道什麽叫陷入了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中。

趙桓忽然想起了當初在大同城下,他想要下令,讓大宋軍卒在攻占城池的時候,盡量減少百姓平民的傷亡。

但是被種師道攔下了。

不應該用大宋軍卒的命,換取大同百姓的命。

種師道站在了一個將軍該有的立場上勸諫,趙桓同意了種師道的說法。

但是大宋官家的仁慈,依舊讓大宋的軍卒們在執行中,沒有對百姓下手,而是只找金人。

趙桓很想選第二道中策,去拉攏一波河套地區百姓的民心,說的高大上點,拯救他們於水火之中。

而且趙桓相信自己的命令,也會被嶽飛所執行。

嶽飛這個人的性子就這樣,輕易不會在大事上反對自己。

但是他最後還是選擇了上策,督促孫翊好好訓練新軍。來年開春再戰。

河套百姓的命是命,大宋軍卒的命就不是命了?

軍卒也是爹媽生養的血肉之軀。

冬日行軍作戰稍不留神就是凍傷、凍死一片,甲胄變得生脆,戰陣沖突會有更多的傷亡。

嶽飛手下的兵卒河間軍是大宋的精銳。

但是再精銳的軍卒,他們已經征戰了一整年了!

河間軍卒已經去年秋末開始剿匪,從京畿路轉到了關中,再打到了太行,行軍燕京途中,還平定了一個連雲寨。

天德州之戰更是結結實實的打了一場硬仗。

連續兩次探底西夏,又轉戰到了上京路威懾恐嚇了一番克烈部。

之後歸來之後取河套,再行軍至坤儀州轉回奉聖州。

一年都沒停頓的河間軍,是一只常勝之師!

但是轉戰萬裏的他們,也需要修養。

當初的大宋西軍為何在伐遼之戰中一潰千裏,和趙佶那什麽狗屁不通的招降戰略有關,也和大宋西軍連年征戰無喘息之機有關。

河間軍再強行上陣打西夏進犯之軍,即使是常勝,再戰再勝!

犧牲的軍卒也會很多。

趙桓仔細權衡了利弊,河套什麽人都有的百姓和河間軍的軍卒的命,他仔細在心裏稱了稱,最後他覺得河間軍的命,比河套百姓的命值錢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