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磨刀霍霍

李清照這個回應並沒有把這首詞寫完。

畢竟要在幾個時辰內,把韻腳平仄全部押韻,還有表示出意境來,那簡直太難為李清照了。

詩詞的創作並非一蹴而就,多數都是找到典故,找到韻腳長期修改,反復推敲,才能拿出來。

一個字能推敲好幾天。

李清照的回復,其實也是李清照的一首詞。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趙桓知道這首詞,而且他還練字的時候,抄過這首詞,當時趙英看到了官家抄了一首聲聲慢,抄了三首如夢令,兩首一剪梅,三首蝶戀花才誤會了官家的意思。

這可都是李清照早年的成名詩詞!

趙英不會誤會才怪!

趙桓看著這首詞,嘆了一口氣,情債最難還啊,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怎麽一個愁字了得。

要不等打完仗,趁著朝臣們上書廣納嬪妃的時候,收入後宮得了。

趙桓提筆,還了一首詞,是一首減字浣溪沙。

浣溪沙是一個詞牌名,字數一般是四十二字,但是這減字浣溪沙,也很符合音律。

系統給趙桓列了一大堆的詩詞,戀愛輔助器,可不是白叫的。

第一個是堅定拒絕的詞。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只是趙桓怎麽琢磨這個詞都不是拒絕呢?

第二個就是趙桓寫的這個減字浣溪沙了。

“惜起殘紅淚滿衣,它生莫作有情癡,天地無處著相思。花若再開非故樹,雲能暫駐亦哀絲,不成消遣只成悲。”

趙桓寫完了詩詞,覺得還好,國事為主的大宋皇帝,最終還是寫了一首明面上是拒絕的詩詞,維持自己一貫的作風。

自己是不是太過於渣男了?

一直這樣吊著人家姑娘的心思,卻始終不給姑娘一個準確的回復。

這種欲拒還應的詩詞風格?真的合適自己嗎?

不過趙桓開始打起了精神,處理起了公文。

第一道劄子趙桓拿起來看了半天,又掏出一本劄子來,上面是關於上次《吊古戰場文》參與者的名單。

他將劄子遞給了趙英,說道:“此人流放嶺南,永不錄用。算了,還是砍了吧,省的李太宰又叨叨朕仁善了。”

“羅汝楫嗎?”趙英打開了劄子問道。

趙桓用力的點了點頭,此人乃是政和二年的進士,現在是郴州教授。

而且趙桓通過系統查詢了此人的資料,居然還參與了秦檜殺死嶽飛之事。

此人罷免了多名為嶽飛說情的舊僚,罷黜了數名大理寺欲輕判嶽飛的人。

此人還參與了《吊古戰場文》一事。

趙桓做出了如此的批示,看起來有些殘忍,其實並非如此。

孔端友那是被金國黑水司的人,拿著當槍使了,是個標準的讀書讀傻了的鐵憨憨。

但是趙桓砍的這個人羅汝楫,已經確定了此人已經被黑水司所腐化,變成了黑水司的人。

做大宋的狗不好,非要去金國當狗嗎?

本來趙桓對這等人的處理,想統一為流放到嶺南,天南海北的,黑水司還能跑到廣州腐化臣子?

但是他仔細琢磨了李綱的劄子,太過仁善,臣子很容易給自己扯後腿。

而且過了年的靖康三年,一定是對金國最為關鍵的一年,這個時候不能生什麽亂子。

羅汝楫的劄子,實屬禍國殃民之政。

他上書的內容其實很簡單,看似邏輯非常恰當。

大宋成丁(成年男子)近五千萬,即使按男女比例一比一算,也有近一億人。

此人上的劄子,其實就是說大宋地力不足以養活更多的人,如此放任百姓們生下去,怕把大宋吃垮了。

這個邏輯看似合理之下,卻暗含著非常陰險的金國坑害大宋的招數。

大宋平均壽命不足三十歲。

也就是說本來一億人丁的大宋,若真得采用了羅汝楫的獨子減丁令。

三十年,大宋的人口就變成了五千萬,再過三十年就變成了兩千五百萬。

不足百年,大宋就只剩下一千多萬人。

堪比五胡亂華、唐末百年亂世的人口損失。

只需要一道劄子,就可以完成。

而且此人用的理由極為恰當,就是大宋的均田令遠不如漢唐,一賞就是一頃(五十畝)之地。

所以稍微少點人丁,可以大幅增加百姓授田數,沐浴皇恩的百姓,會對官家更加感恩戴德。

沒地了!打出去就是了!搞什麽減丁?這又不是後世。

趙桓不殺這等人,留著他幹什麽?

他還記得他在河東路視察的時候,可是親眼看到了百姓為了省一口口糧,把孩子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