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簡單意思和中等意思

韓昉現在成為了金國的統領之一。

雖然因為金國改制,勃極烈的制度,正在逐步被中原王朝的官階所代替,但是依舊是一個極其尊崇而且不可替代的官階。

趙桓給了韓昉詔命,代天子牧守百姓。

這道詔書,就是韓昉以後在金國做事的依仗。

宇文虛中的艱難,趙桓詳細了解過,而大宋的價值觀也導致宇文虛中一輩子都要背負貳臣這個罵名。

趙桓不能讓韓昉回到大宋的時候,再背上一個三姓家奴的稱呼。

他給了韓昉,大義。

悲劇上演一次就夠了,自己一點教訓都不吸取,才不是一個合格的君王。

連趙英都認為韓昉是一個三姓家奴,可想其他人的想法。

趙英笑眯眯的說道:“官家,嶽將軍已經行至天德州,昨天剛傳來了軍報。”

“要不說這馳道就是好用呢,從來州到山海關只用了小半天的時間,從山海關到燕京,再到大同,只有了三天不到的時間。”

“而從大同府到河套卻需要十幾天,造的時候嫌貴,用的時候才知道這麽方便。”

趙英把這個【貴】字咬的很重。

趙桓看著趙英問道:“你還在心疼當初大同府到奉聖州軍堡的馳道,內帑墊付的那五百萬貫銀錢對吧。”

趙英就是一個掉進錢眼裏的人,他一眯眼,趙桓就知道他又在說當初之事。

趙桓墊付的啟動資金,修建的大宋第一條馳道,由大同府到奉聖州。

本意是互為犄角,攻守有據,防備金人南下攻打奉聖州,大同府好進行馳援。

現在金人被全面趕出了遼陽府,這條馳道就變成商路。

但是趙桓內帑墊付的這筆錢,到現在國帑都沒還回來。

趙英不管用什麽理由提起這條路,總是想著把這筆錢要回來,這都三年了,國帑依舊沒有還錢的意願。

“官家什麽都清楚。”趙英嘿嘿一笑,他也知道自己嘮叨的有些多了。

趙桓語重心長的說道:“家天下和國天下不一樣,國帑不還就不還了。你看現在金國這從家天下變成國天下,走的多難?咱們就不要往回走了。”

以現在大宋國帑的積蓄,還了這五百貫極為簡單,簡單意思而已。

但是這賬並不是五百貫那麽簡單。

還有陳留門軍民的撫恤、河東路、河北兩路的常平倉,大宋內帑墊付的兩千萬貫,平州城的兩千萬貫,以及現在津口市舶司的船塢和整個高麗的投資。

這墊出來的五百貫算清楚,這剩下的將近萬萬貫的錢財就得算清楚。

這就不是一個簡單或者中等意思可以解決了。

國帑沒這麽多錢,每年的稅賦都有定數,也都有去向。

趙英才不管這些國家大事,他掌管內帑,這筆壞賬死活算不清楚,就是他的職責。

即使趙桓不在乎。

趙英略顯有些驕躁的說道:“那也總得有個章程呀,就是這貔貅只進不出也給人點福氣,就這麽不吞不咽算什麽事?”

趙桓疑惑的看著趙英,這廝平日裏頂多提一句,自己說兩句,他就不會再問,一定是哪裏出了問題,需要一大筆的錢財,所以才會他這麽驕躁。

趙桓仔細一想,以現在的內帑規模,就已然明悟,他笑著問道:“是不是高麗那邊撐不住了?”

高麗,是內帑最大的投資項目,也是占用錢財最多,卻沒有任何回報的投資項目。

趙英點了點頭,嘆氣的說道:“官家明鑒,高麗那邊的確是有些入不敷出了。關鍵是魏承恩那邊,又要錢,他要在高麗建立高麗窯,又是個只掙名聲不掙錢的事,臣也是有些無奈。”

“你跟李太宰和李宮正溝通了嗎?高麗的建設工作不是內帑能夠負擔的。朕當初就跟你說了,高麗那邊不是什麽優質地方,不值當的投。你非要給朕整個後花園。”趙桓笑著說道。

趙英趕忙解釋道:“高麗這地方窮是窮了點,但是也是有些礦山,還有一些上田,若是經營得當還是能夠盈利的,就是前期所需財帛超出了臣的預期。”

趙桓看著趙英焦慮的樣子,這個投資人現在項目虧損都虧紅了眼,他笑著說道:“這樣吧,你讓國帑參與進來,收益對半分嘛。”

“有錢大家一起賺才是硬道理,光想著獨吞,又沒那麽大的胃。”

趙英略微猶豫的說道:“官家,其實有件事一直不知道當說不當說。”

“事涉外廷?”趙桓拿著茶盞的手為之一頓。

趙英點頭說道:“涉及到了陳沖,嚴格來說是陳沖的父親,陳子美。”

“說說吧。”趙桓放下茶盞露出了傾聽的模樣。

商部是趙桓國政很重要的一步棋,若是這步棋子出現了差池,趙桓今年回去的想要進行的吏改,完全就是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