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備戰

唐家在大寧是極特殊的一個家族,每一個唐家的人都低調的不像話,這麽多年來,每年送出家族入仕的人屈指可數,以至於唐家雖大,可在朝中的影響力幾乎沒有,然而不管是陛下還是文武百官,對唐家都有幾分發自真心的敬意,古往今來,能如唐家這樣的只此一家。

當年因為唐家權勢過重,唐家先祖做出一個讓世人震撼滿朝文武皆驚甚至連當時大寧皇帝陛下都覺得不可思議的決定……唐家之人,除非朝廷召令,否則不得入仕。

大寧皇帝陛下勸了好久,才把這家族禁令改了改,每年只有極少的人離開唐家進入軍隊或是朝廷,大部分人,不管多驚才絕艷都要留在西北練兵,為了不讓大寧歷代皇帝陛下心有忌憚,所有在西北練兵的唐家之人身上沒有功名,只管練兵,也就是說,他們都是布衣教頭。

沒有功名,沒有將軍甲,沒有指揮權,這樣一來朝野放心陛下安心。

而唐家之所以在大寧之初如此顯赫,第一是因為大寧的半壁江山是唐家先祖打下來的,第二則是因為……唐家先祖唐匹敵是大寧開國皇帝的結拜兄弟。

也是開國之後,大寧唯一一位異姓王,封王之後不久又故意犯了些錯,自請皇帝將他降為國公。

當初大寧開國皇帝陛下本來給的榮耀是王爵世襲罔替,可唐匹敵在大殿上叩首九次,他對開國皇帝說,唐家沒有功勞,所有功勞都是我唐匹敵一人的,唐家的後代沒有資格享受王爵,唐匹敵一聲戎馬得以封王是陛下恩典,是軍功累積,是士卒效命,和我唐匹敵的子孫後代沒有一絲關系。

當時在大殿上說出這些話的時候,大寧皇帝陛下八次不準,八次將唐匹敵扶起來,唐匹敵第九次跪倒在地不住的用額頭撞著大殿的地板,皇帝心疼,這才允了他的請求。

哪怕是後來去王封公,也是皇帝不忍唐匹敵那樣戰戰兢兢。

唐匹敵曾對人說,唐家殊榮皆因我而起,殊榮一代已是極致,綿延兩代是多余之福,綿延三代是禍根。

更令人敬佩的是,大寧立國至今已有數百年,可唐家的人世世代代遵從唐匹敵的遺訓,兢兢業業在西北練兵,不參與軍務事,不參與民務事,甚至和地方官員都很少有往來。

傳聞,唐家不是沒有過不服氣的年輕人,可一旦有人表現出來,就會被家族狠狠的壓制下去。

所以當今陛下李承唐曾經說過,大寧立國數百年,要說付出最多當屬唐門。

東北邊疆大戰在即,黑武北院三十六萬大軍南下,如果真的打起來將提前宣告大寧北伐的開始,所以陛下想到的第一件事是給西北唐家傳旨。

這個旨意怎麽寫?

皇帝在回宮的馬車上和賴成兩個人斟酌了很久,如今唐家那位老太君性格沉穩也剛硬,一生奉行唐家先祖遺訓,所以若是大批的從唐家調集人手出來,老太君什麽反應?有陛下旨意老太君自然不會攔著,可若是不給這些唐家的人功名,如何領兵?一旦領兵,那麽多人進入軍隊,一瞬間就會對大寧戰兵的構成造成巨大沖擊。

賴成沉默了好久:“邊軍之中制度健全人員齊整,若是從唐家調出來很多人,分到邊疆如何安置?搶走別人的位子指揮軍隊,別人不服氣,軍中會出現隔閡甚至矛盾,於大戰不利,若是讓他們都去做個副手,只怕作用大打折扣,而且一樣會引起軍中分歧。”

皇帝點了點頭:“所以朕沒打算把人分到各處。”

“啊?”

賴成隱隱約約的猜到了陛下的心思:“陛下,不可啊。”

陛下不想把唐家那麽多了不起的將才分開,那就勢必會讓唐家的人獨領一軍,西北分兵給唐家的話,可能大將軍談九州會有想法,就算沒有想法,唐寶寶未來繼任西疆大將軍已是陛下決定的事再難更改,唐家再獨領一軍,那麽未來整個西疆都是唐家的。

“西疆三道,所有廂兵升為戰兵。”

皇帝知道賴成在擔心,可他不擔心。

他從來都不擔心唐家,就好像從來都不懷疑韓喚枝,從來都不擔心沈冷孟長安。

“三道的廂兵加起來足有十萬之眾,朕全都交給唐家,給兩個月的時間,三道征兵匯聚一處,交由唐家訓練,朕還沒打算讓他們立刻出征,東北邊疆的戰事還用不到他們,可提前開打的話對未來影響太大,朕就不得不為將來多考慮……這十萬人,或許會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賴成還想勸,可陛下只是不聽。

其實賴成也明白唐家的人不會出什麽問題,別說還有老太君壓著,就算沒有,唐寶寶他們這一代中堅力量也會壓得住,可他身為言官,必須要說。

“還有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