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8章 狐假虎威(第2/2頁)

諸葛瑾自我介紹的時候沒有提諸葛亮,孫乾也沒有說破。

管寧早就不耐煩了,等眾人見禮完畢,開門見山的說道:“公祐,我對這兩卷書裏的文章有些異議,特來見你,要說個明白。知道你公務繁忙,不敢耽擱你太多時間,就在這兒說,說完你自去忙,也不用招呼我們。我休息一夜,明天自行回山。”

枯坐了半天的柳毅一聽,頓時來了精神。原來管寧不是來拜訪董襲,而是來討論學問吧,看這氣勢還有點像是興師問罪。這可有熱鬧看了。

孫乾早有準備。“是麽?幼安先生有什麽異議,不妨說來聽聽。”

“在這裏?”管寧皺皺眉。他雖然不好仕途,卻不傻,豈能看不出柳毅的心思。當著遼東人的面與孫乾爭辯,這絕非君子之道,也有失鄉黨之誼。他說這句話的意思本來是讓柳毅等人識趣,自行請退,沒想到孫乾卻要當著這些人的面說。

“就在這裏吧。我學問一般,未必能解答你的疑問,在座的都是遼東俊傑,也許能與你參詳一番呢。”

管寧目光一掃,雖然沒說一個字,懷疑之色卻連瞎子都看得出。柳毅等人也有些心虛,懷疑自己是不是上了當。和管寧討論學問?他們可沒這實力。柳毅起身準備告辭,卻被孫乾攔住了。

孫乾環顧四周,朗聲笑道:“諸君,奉吳侯之命,董府君臨遼東,興郡縣之學,教化漢胡百姓,這是關系到整個遼東發展的百年大計,疏忽不得。當年文翁興學,開蜀中文脈,如今管幼安、邴根矩二位先生至遼東,與諸君探討學問,你們若是放過這個機會,那就太可惜啦。”

看著孫乾狡黠的眼神,管寧忽然明白了,不禁又好氣又好笑。

柳毅一愣,也反應過來了,哭笑不得。

諸葛瑾不明其意,可是看到管寧和柳毅的神情,大致猜到了一些,也不說話,靜靜的旁觀。

知道上了孫乾的當,管寧也不好當面發作,只好暫時按下爭議,與遼東士人講經說典。柳毅等人在遼東算是讀書人,可是在管寧面前卻連提鞋的資格都沒有,開始還是商討,很快就變成了單方面的碾壓。管寧滔滔不絕,將柳毅等人辯得體無完膚,不得不承認差距太大,無法匹敵。

孫乾借著機會,以管寧帶來的兩卷書為例,說明了相關的興學計劃:遼東將來也會效仿中原,將郡中才俊的文章結集,印行天下,與天下讀書人共相探討,發表的文章會有潤筆,學問好的可以聘為郡縣學堂的經師,領一份俸祿。將來文章多了還會印行專著,留名青史。

當然,文章寫出來還沒有結束,印行天下的同時也要面對天下讀書人的質詢,如果文章的水平不夠,不僅是寫文章的人丟臉,遼東人也跟著丟臉,所以當務之急,就是要選一個學問淵博的大儒做祭酒,在所有的文章發表之前進行審核,確保發表的文章都有一定的水準,經得起考驗。

最後,孫乾請柳毅等人推薦祭酒人選,不一定要遼東人,只要學問好,哪兒的人都可以。南陽郡學的祭酒邯鄲淳就是潁川人。

孫乾一通話說完,柳毅等人很矛盾。興學重教當然是好事,著書立說也是揚名立萬的機會,可是要和中原人比學問,他們都有些心虛。這文章寫出來,被管寧這樣的中原大儒一頓猛批,那豈不是丟臉丟到全天下了?想來想去,遼東還真沒有人夠資格做這郡學祭酒。除非像孫乾所說,請管寧、邴原這樣的中原大儒坐鎮把關,否則他們就算寫出文章也未必敢發表啊。

管寧聽完,盯著孫乾說道:“郡學祭酒只管教學和研究經籍?”

孫乾含笑點頭。“吳侯說過,最勇敢的武士就應該去戰場,最聰明的文士就應該去做學問。幼安先生就適宜做學問,做官太浪費了。”

管寧撫著長須,微微一笑。“既然如此,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