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7章 私心(第2/2頁)

“賈君,飛本武夫,對河東也不甚熟悉,還望賈君指點一二。”

賈逵清楚張飛的疑問,但他不好直說。裴潛他們不是不知道這一點,但他們舍不得自家的產業,只要有一線希望都不會放棄。他如果把事實向張飛和盤托出,等於揭了裴潛等人的底,以後就沒辦法在河東立足了。他當初任絳邑長還是受裴潛舉薦的,欠裴潛一份人情。

賈逵沉吟片刻。“將軍可知,河東本是堯舜禹三帝故都,又是三代京畿,春秋時屬晉,戰國時屬魏,與河南、河內並稱三河,為何世族數量既不如河南、河內眾,實力又不如河南、河內強?”

張飛有點頭大。他景仰讀書人,卻又最怕和讀書人說話,他們有話不直接說,常常不著邊際,讓你不知道他們究竟在說什麽。他向賈逵請教裴潛的事,賈逵卻說河東的歷史,這挨得上嗎?

見張飛皺眉,賈逵也很無奈,和這些武夫說話就是費勁。他只好裝沒看見,接著說道:“河東是兵家必爭之地,不論朝廷定都關中還是洛陽,河東都是京畿門戶,又有鹽鐵,朝廷自然不希望有世家豪族橫行,尾大不掉,是以一直打壓河東。河南、河內也如此,只是河東更明顯而已。近百年來,河東別說三公,連二千石都不多見。是以楊修居長安數年,竟然未與裴文行、衛伯儒往來,輕視我河東之意甚明。”

賈逵說完,閉上了嘴巴。話說得這麽明白,如果張飛再不明白,他就沒辦法了。

張飛確實不太明白,但賈逵不說,他也不好強問,只好沉默以對,自己琢磨。過了好一會兒,他有點反應過來了。裴潛等人為的不是中山王,而是為他們自己。如果劉備能在河東站穩腳跟,甚至將來反敗為勝,作為從龍之臣,河東人當然要在新朝占據重要位置。可若是劉備放棄了河東,退入並州,那他的成敗就和河東人沒什麽關系了。所以,不管劉備走不走,裴潛等人肯定不會走,哪怕因此耽誤了劉備脫身的機會,將劉備陷於危險之地。

張飛想明白了這一點,卻不好向賈逵驗證。他反復權衡,請賈逵為他擬定一個作戰計劃,以他的名義送往中軍,請劉備決斷。賈逵心領神會,對張飛多了幾分好感,沒想到張飛看似粗魯,卻如此有擔當。

賈逵很用心的擬了一份作戰計劃,交給張飛,張飛看完之後,很是感慨,他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用了印,派人送出。又對賈逵說,你要好好活著,將來必成名將,大有用武之地。

……

接到張飛的作戰計劃,劉備很是不解,不知道張飛為什麽又想改變既定方案,要先取永安。永安還要白波谷之北,不先拿下白波谷,繞道去取永安?

司馬懿看完計劃,略作思索,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對劉備說,這肯定是賈逵的建議。賈逵是襄陵人,又在絳邑做官數年,熟悉地形,他提出來的建議自然有他的道理,應該依照執行,先取永安,後取白波谷。否則一旦呂蒙撤到永安一帶,再想迂回到他身後就難了。

司馬懿的建議遭到了衛覬的強烈反對。衛覬說,白波谷之外的確有道路可通永安,但那是小道,不適合大軍行進,一旦被呂蒙發現,還有中伏的可能。就算如計劃所言,控制了永安,若是不能攻取白波谷,能從小道撤退的只有少數人,大軍必為呂蒙所截。

大王別忘了,不僅中山軍的精銳大半在這裏,並州軍的精銳也在這裏,如果不能將這些大軍帶回並州,大王就算退到並州又能如何?

劉備聽出了衛覬的言下之意,躊躇不決,又向國尉王蓋問計。王蓋舍不得手中的軍隊,卻又擔心錯失戰機,無法退回並州,同意張飛的計劃,只是建議只派少量人馬去搶永安,主力還是圍攻白波谷。

見形勢不妙,衛覬派人給裴潛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