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9章 機會與壓力並存(第2/3頁)

黃忠點點頭。“就耕地面積而言,產出能夠供應我軍嗎?”

徐庶眉頭緊皺,搖了搖頭。“怕是不足。我們現在的總兵力近六萬人,包括月川河谷在內,大概能養活三萬人左右,除非將百姓全部遷走。作戰時征發民夫運輸,駐紮也需要百姓提供幫助,將百姓全部遷走肯定是不行。因此,我建議保留百姓,從襄陽、關中調一部分糧食作為補充。”

“從襄陽調也就罷了,關中能行?”李嚴說道。

“可以的,溯沔水而上,不足百裏,就是子午谷的午口。到關中不過六百余裏,有棧道可通,比襄陽逆水而上方便。”

李嚴再次打斷了徐庶。“魯安西能給嗎?”

徐庶沒有說話,只是看向黃忠。他知道李嚴心裏一直不服氣,覺得他自己才是真正的軍師,時常有地盤被人侵占的警惕。不過黃忠信任他,而李嚴又一直以黃忠弟子自詡,他不願意讓黃忠為難。

黃忠看了李嚴一眼。“正方,你的意見呢?”

李嚴清了清嗓子。“將軍,這幾天,我仔細查況了典籍,又詢問了一些巴郡的將士,了解到一個情況。攻蜀並非一途,至少有三條路可選。”

黃忠看著李嚴,徐庶卻端起杯子喝茶。茶霧擋住了他的眼神,讓他臉看起來模糊不清。李嚴看在眼裏,心中不快,卻不好發作,接著說道:“除了南鄭西南的石牛道(金牛道)之外,還有大竹道(米倉道)和一道古道。這條古道就在此地不遠,翻越大巴山,即可進入巴西郡。張魯的部下返鄉時就走這條路。雖不如石牛道便捷,卻也能走,正可突入巴西郡,出奇制勝。”

黃忠眼神一閃。“那條路能通行輜重車輛嗎?”

“大型輜重車輛怕是不行。不過以我軍之精銳,又是趁其不備,只要不遇上蜀軍主力,就算是沒有大型軍械,也無人可敵。拿下宣漢、宕渠後,西進可破蜀,南下可襲江州、魚復,蜀中必亂。”

黃忠沒吭聲,轉身看向墻上的地圖。李嚴走過去,在地圖上指出路線。黃忠看了半晌,轉身看向徐庶。“元直以為如何?”

徐庶慢慢地放下茶杯,起身走到黃忠的另一側。“正方,西城到宕渠多少裏?”

李嚴笑笑。“六百余裏。”

“沒有輜重,僅憑將士隨身攜帶的糧食,走六百多裏山路。沒有大型軍械,僅憑普通的弓弩刀矛,強攻縣城。是不是太冒險了?”

李嚴笑得更加愉快。“徐君侯,你有沒有想過,張魯麾下的巴中將士是怎麽來的?”

徐庶眉頭輕蹙。“正要請教。”

李嚴擡手劃了一個圈。“沒錯,地圖上巴西郡北方荒蕪,離西城最近的縣城就是宕渠,路途遙遠,行軍不易。可這是前朝所繪地圖,只包括了漢民和官府的位置,卻沒有標注蠻夷的部落所在。在這片看似一無所有的地方,居住著包括板楯蠻在內的大量蠻夷,戶口不下十萬。”

李嚴轉頭看向黃忠。“君侯,以天師道的影響力,十萬蠻夷接濟我軍半個月的糧食,何難之有?如果這都不肯,那就不得不懷疑張魯母子的誠意了。”

黃忠一手環抱胸前,一手撫著頜下短須,一雙虎目盯著地圖,沉吟良久,點點頭。“不妨問問張魯,再作決斷。元直,你意下如何?”

徐庶暗自嘆了一口氣。李嚴的這個方案固然冒險,可若是成功了,的確可以一舉解決益州。黃忠已經心動了,只是沒有明確做出決定而已。就算黃忠不心動,其他的將領也會支持。他如果強行阻攔,必然會引起眾怒,只好先緩一步。

“問問自然無妨,只好最好等盧夫人起程去汝陽之後再做決定。”

黃忠看了徐庶一眼,點了點頭。徐庶說得有理,張魯新降,人心狐疑未定,如果盧夫人接受了陛下的邀請,同意去汝陽,那張魯就不敢亂來了,這個方案還有討論的意義。如果盧夫人不肯去,大軍入巴就是自尋死路,想都不用想。

……

第二天,黃忠召集眾將議事。

徐晃、鄧展都到了,偏將軍、校尉一級的將領也來了大半。聽了李嚴的計劃,大家都有些興奮。翻越大巴山,走六七百裏山路雖然困難,他們卻鬥志昂揚。在山裏戰鬥了三四年,他們早就是山地戰的專家,走山路對他們來說一點問題也沒有。

相比之下,奇襲巴西郡得手,一舉拿下益州,至少拿下攻克益州的首功,這個吸引力太大了。

就連徐晃、鄧展也支持李嚴的建議,覺得至少可以試一試。相比於逆流而上,再走四五裏去南鄭,與嚴陣以待的曹昂交戰,突擊防守不嚴的巴西郡顯然更有勝算。

徐庶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他低估了諸將求戰心切的程度。他不能直言反對,只能提出幾個問題,提醒諸將認真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