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小星星

不用說,這支軍隊是來自關寧軍,主將為前鋒右營副將吳三桂,共領騎軍一千五百奉旨到京。

之前的時候,關寧的祖大壽聽說薊遼總督駐地要移駐山海關,就非常地不滿。他和遼東巡撫方一藻相處得很好,甚至還讓他外甥和方一藻的兒子結拜兄弟。結果,薊遼總督要來,這不是多了一個頂頭上司麽,還是最大的!

為此,他和方一藻進行商量,而後方一藻就上奏朝廷,說如今大明遼東就只剩下錦州、寧遠和山海關三座堅城以及附屬小城而已,目前他已經在這邊,應該就足夠了。建虜經常從薊鎮那邊入關,由總督大人親自盯著,才是上策。

結果這個奏章上去之後,壓根就沒有回應。反而新的薊遼總督確認了,是自請陜西巡撫,在陜西搞清屯充餉的那個孫傳庭。這一下,祖大壽就更不滿意了。

對於這個孫傳庭,他當然是有所耳聞的。知道這人就是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在陜西那邊,甚至都不怕得罪任何人。如今要到山海關來管著他們,進了祖大壽的一畝三分地,這讓他非常地難受。

方一藻也是一樣,總督竟然是孫傳庭,他也難受啊!如果有可能,他們兩人都不願意孫傳庭就任薊遼總督。

可是,他們的歪心思還沒起,就聽到說,孫傳庭暫代京營總戎,京師戒嚴期間,在抓捕謀逆案犯的過程中,是孫傳庭掌著京營軍權,這足以說明孫傳庭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哪怕是以前曾非常受皇帝信任過的袁崇煥,都沒有這個經歷。

對此,方一藻和祖大壽就沒有辦法了,也只能商議孫傳庭就任薊遼總督,到達山海關之後該怎麽應付?

要知道,如今的關寧軍中,祖家是第一大勢力,特別是聯姻了吳家之後,就更是了。如果用句不客氣的話說,從山海關到錦州的這一畝三分地,姓祖要多過姓朱。

不過讓祖大壽松口氣的是,孫傳庭到了之後,並沒有立刻推行他的清屯充餉之策,甚至連提都沒提,在見過各地將領和官員之後,就只是在看有關薊遼總督職權內的公文事物。

雖然暫時沒有麻煩,祖大壽卻也知道,孫傳庭新官上任,肯定是要立威的。眼下看著人畜無害,只是因為他還在熟悉而已。為此,祖大壽都暗中提著神,防著孫傳庭。

可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皇帝一道旨意過來,指明要調吳三桂領本部騎軍入關。

這個事情,又讓祖大壽等人意外了。一群人,當時緊急商議了一下,猜著會不會和孫傳庭有關。如果要和孫傳庭對抗的話,他們最好是手中有足夠的本錢。因此,他們的本意,是不想讓吳三桂入關的。

為此,遼東巡撫方一藻準備上書朝廷,說遼東建虜威脅太大,不宜從寧錦一線分兵。

在孫傳庭過問此事的時候,方一藻甚至還“據理力爭”,強調建虜的厲害。萬一建虜又圍錦州的話,到時候救援錦州就會缺少兵力。

就在山海關這邊,以前的時候,有設置遼東經略一職。這個經略,其實和總督相近,不過相對而言,都弱督師一籌。因為他們的加銜有高低之分。

天啟年間,遼東經略熊廷弼和遼東巡撫王化貞不合。結果,熊廷弼鬥不過王化貞,制約之下,導致遼東戰事一敗塗地。

雖然總督是巡撫名義上的上級,但一般來說,巡撫是有和總督分庭抗禮的資本,都是大明的封疆大吏來的。他們都有權力,可以直接上奏皇帝。因此,一般情況下,總督是不會把巡撫真正地當手下人那麽使喚的,如果有不同意見,也是會考慮的。

不過這事還沒個結論,緊接著,崇禎皇帝第二道旨意又到了。中原流賊復叛,催吳三桂即刻入關。

這份旨意的語氣就嚴厲了,催促之意也非常明顯。孫傳庭便立刻下令,吳三桂必須立刻入關,否則就是抗旨不遵。

而祖大壽這邊,算是明白調吳三桂入關原來不是孫傳庭搞得鬼,是流賊又在鬧得原因,他們才算松了口氣。

對於流賊,他們倒不擔心什麽。於是,心思一轉,就又轉到吳三桂的官職上來了。

以前的時候,只要是關寧軍這邊入關的,比如祖寬、曹文詔等人,都是會被封為總兵官的。而吳三桂此時的軍職,只是相當於副總兵。如果想再往上升一升,這可是一個好機會。

因此,祖吳兩家商量之後,就沒有再想著抗旨,讓吳三桂立刻領著本部一千五百騎軍入關。

此時的吳三桂,已經是二十七歲。已經褪去了年少熱血,在祖吳兩家的耳提面命之下,算是“成熟”起來了。

他的心思,也是在升官上面。到了京師郊外之後,就在等著,皇帝應該會封賞自己,至少像祖寬那樣,給一個援剿總兵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