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逋租和官紳優免(第2/3頁)

在此之前的時候,他們其實已經見到崇禎皇帝提拔了好些個舉人成了封疆大吏,甚至還有宋應星之流,之事寫了區區一本雜學書,皇上就特意給他新設了衙門。要說他們對這個情況無動於衷的,那是不可能的。

他們兩人還是進士出身,如今只是在熬資歷而已。最好的差事,是給太子授課。如果將來有朝一日,太子登基為帝的話,他們肯定能獲重用。可關鍵問題是,太子還年幼,皇上又如此年輕,想等太子登基為帝的那天,都不知道要等到什麽猴年馬月去!

因此,如今皇帝好像要給機會,他們兩人還是有點期待的。覺得自己要辦好的話,肯定能升官了。

崇禎皇帝見到他們兩人都表態了,便又讓貼身內侍藍天保拿了禦案上另外幾份奏章,給他們兩人看。

張溥和吳昌時心中有點疑惑,不知道這又是什麽奏章?等他們打開,稍微一瀏覽之時,兩人的臉色,頓時就變了,似乎是有點嚇到了。

原來,這幾份奏章上所寫得內容,都是各縣歷年來的賦稅拖欠,以及各地官吏的交稅登記。

他們兩人為什麽看了之後會害怕,是因為他們猜出了崇禎皇帝想讓他們去幹什麽了。

在大明中後期,各地拖欠賦稅的情況,已經是非常普遍了。

如果是普通小老百姓拖欠的話,地方官毫不手軟,很可能會抓捕,鞭打,甚至打死得都有。有史記載,山東、陜西就有不少普通人在最後期限不能完成繳稅而自盡的事情。

但這些其實只是拖欠賦稅中的很小一部分,大部分拖欠賦稅的,其實是富戶來的。他們有錢,會捐納官身以免除地方官可能的體罰和拘捕。對於這些人,地方官就只能上報,而上報其實也解決不了問題。而且要是地方官上報太多的話,就會顯得很無能,這又迫使地方官不會太多往上報。這麽一來,富戶才是拖欠賦稅的主力軍。

這些拖欠賦稅的富戶,其實是很狡猾的。第一,他們有勢力,第二,他們也不會真得一分錢不交,只是交一小部分,然後就賴,一年一年的賴,賴個幾年,朝廷看到這種累積起來的欠稅,會成為最新稅賦征收中的難點,就只能蠲赦拖欠多年的賦稅。

另外,按照慣例,比如皇子出生,立太子,或者新皇登基等普天大慶的時候,也往往是要蠲赦欠稅的。只要賴到這種時候,拖欠的賦稅也往往能賴掉。

這種種事情,其實都是惡性循環,鼓勵了那些拖欠賦稅的行為,至於正常交稅的,他們一看可以賴掉,而正常交稅也沒有好處,自然也會有樣學樣了。

因此,崇禎皇帝給他們看得這份奏章中,拖欠賦稅的數目,可以說是觸目驚心的。

另外一類奏章,則是有關官吏交稅的記錄。

在大明朝,官吏從來就不是全額免稅的。不是說,只要中舉,那就再也不用繳納賦稅,不用服勞役了。

大明律有規定,官紳確實可以免除一定的徭役。這一點,從明初就開始有了。

在明初規定,京官之家除稅糧及裏甲正役之外,優免一應雜泛差役,外官按品遞減。後來,在這些官紳的不斷努力之下,這個規定又改為按照品級限額來優免丁、糧或者丁田。

比如說,在正德年間的規定是京官三品以上免田四頃,五品以上免田三頃,七品以上免田二頃,九品以上免田一頃,外官遞減。

這個規定,在北方其實還不算什麽,換成南方土地產出多的,那就多了。

可是,人心不足蛇吞象,那些官紳還不滿意,繼續努力,等到嘉靖年間,又幾次說動皇帝修改這個優免。

到嘉靖二十四年時候,變成了京官一品免糧三十石,人丁三十丁;二品免糧二十四石,人丁二十四丁;以下遞減,至九品免糧六石,人丁六丁;外官減半。

等到萬歷年間時,又改了,由“論品免糧”改為“論品免田”。優免內容由糧、丁又改為田、丁,且可田、丁互折。

這個來回變化,可以看成是南北官員勢力的此長彼消所帶來的變化,因為免糧和免田對於南北是有很大差別的。

萬歷十四年的規定,一直延續到了崇禎朝,也就是京官一品免田一萬畝,二品八千畝,以下遞減,至八品免田二千七百畝;外官減半。沒有當官的舉人免田一千二百畝,貢生免田四百畝,監生和生員免田八十畝;那些告老還鄉的官紳則按其品級免除十分之六。

由此可見,大明朝兩百多年間,官紳一直為自己的特權而努力。

就拿萬歷三十八年比正德十六年,一品京官優免田額就增長了二十五倍;八品京官優免田額增長了二十七倍之多;而萬歷三十八年比起十四年時候,甲科京外官優免田額就又各增長了十倍,告老還鄉的官員優免田額增長了六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