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李存勖第二

說實話,崇禎皇帝這一次的禦駕親征,其實還是有很大的壓力的。原因就如同其他人所擔心的那樣,這一戰,並不好打。

一直以來,他也沒有特別的頭緒,便用打草驚蛇之計,先讓蛇從草叢中跑出來,有了動靜,再看看是否能抓住這條蛇。

也是因此,崇禎皇帝的這一次禦駕親征,那是大張旗鼓地來,而不再是像以前那樣偷偷地來。

當然了,除了打草驚蛇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讓崇禎皇帝放棄了以前那樣潛行。

因為這一次的草原上,是建虜軍隊為主。領軍的,又是滿清軍中比較有名氣的濟爾哈朗。建虜對於用奸細的手段,也是出神入化,濟爾哈朗肯定也很熟練。他們的戰事,至少有一半是靠著這種手段打贏的。更何況,此次戰事的起因,就是大明叛將柴時華勾結建虜所致。

如果再像以前那樣潛行的話,這一次是帶著磐石營出來的,不像騎軍那麽容易潛行。且在這麽長的邊關線,建虜的內奸肯定能探聽到消息。與其這樣,不如打草驚蛇更好一點。

這不,崇禎皇帝通過英俄爾岱和西林覺羅身上的甲級竊聽種子,已經詳細了解到了歸化城那邊的情況。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一點還真沒說錯。

崇禎皇帝只是知道了歸化城那邊情況,心中就有了對付建虜和蒙古韃子的想法了。

在榆林重鎮,大明開國以來,一直是防禦草原的重要邊鎮。因此,在這裏,都能找到草原上的相關信息,比如大概的草原地圖。都是有的。

崇禎皇帝在讀取西林覺羅身上的甲級竊聽種子信息後,參考著畫出了濟爾哈朗認為萬無一失地路線。再度核實一遍之後,他便把這份畫了路線的地圖連同他的一份旨意全都封好,讓隨駕的錦衣衛指揮同知伍忠,選取可靠之人,立刻秘密送往大同府,交給援剿總兵吳三桂。

而崇禎皇帝自己這邊,卻好像壓根不知道歸化城那邊正巴不得他領兵去攻打歸化城一般,一道道旨意,傳下去,大張旗鼓地,就是要去攻打歸化城。

榆林重鎮,一下變得非常熱鬧起來,各路抽調來的精銳,都在往榆林鎮集合。而從榆林鎮前往草原上的夜不收,也是進進出出地不停。還有從鄰近各府調來的糧草物資,也是一車一車地往榆林鎮這邊運過來。

不管是誰,哪怕是沒有打過仗的老百姓,或者路人什麽的,看到皇帝坐鎮在榆林,各路邊軍這麽大的動靜,糧草物資輸送個不停,就都知道,皇上這是要出兵攻打歸化城了。

不過有一個情況是比較奇怪的,至少在當事人眼中,是覺得奇怪的。

那些接到皇帝旨意的各邊軍中,都會得到傳旨天使口頭暗中叮囑的一句話:“抽調精銳必須慎重,諸事安排妥當,不得出任何意外。寧可晚一點到達榆林鎮。不得因為皇上在,就急急地趕往榆林。”

一般來說,皇帝在了,各邊軍中的將領,絕對不敢怠慢,肯定是在接到旨意的第一時間抽調精銳趕過去的。然而,不再旨意中的旨意,卻好像是要他們把重心集中在安排當地諸事之後才去榆林。這事情的重點,好像就是偏了啊!

不過口諭交代了,各路邊軍將領也不敢不遵,只能盡量安排諸事,檢查了又檢查,覺得沒問題了才趕去榆林。

這麽一來,那些不知道口諭的人看來,都道皇帝是真得沒錯,要布置完他領軍出征之後的防禦,才會安心出征。由此可見,皇帝是絕對要出關討伐歸化城的建虜。只不過這麽慎重地話,似乎集結軍隊的速度就慢了。同時也感覺,明軍的集結效率還真是有點低。

對於這樣的情況,不少人對此表示了憂慮。

雖然皇上在之前幾次,全都是展現了他英明神武的一面;可是,這一次呢?這種做法,雖然大軍出征之後,後方的安全會有保障,可是,最為關鍵的,不是大軍出關打贏建虜的事情麽?這才是重點啊!

如此低下的集結效率,根本就失去了兵貴神速的戰爭原則,關外的建虜肯定知道,從而做出應對。草原可不比遼東,這大軍出關,建虜肯定早就跑了,躲到了茫茫草原中,躲在暗處騷擾偷襲大軍。這樣的應對方式,用腳都能想到啊!如此一來,皇上還能如何應對?

越想,明軍這邊的將領和官員就越擔心。一開始,他們想著,皇上應該是自有打算,以皇上的英明神武,不可能看不到這點。可是,等了好多天之後,並沒有見到崇禎皇帝下發新的旨意,只是依舊在不緊不慢地集結準備中。

終於,他們等急了。又想起了皇帝在登基之後,有很長一些年,並沒有英明神武的表現。該不會,是皇上又回歸平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