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中亞命運之戰

有了決定,崇禎皇帝便領軍往明威堡而去。感謝那個莫臥兒人奧多姆,讓他對於明威堡雙方的情況,都能了如指掌。

雖然那個奧多姆,在奧斯曼帝國首相柯普律呂的眼裏,作用越來越低,咨詢他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但好歹他是在奧斯曼帝國中軍所在,聽到的消息,對於崇禎皇帝來說,還是很有用的。

對於這樣的情況,崇禎皇帝都已經習慣了,就和他後世玩那些對戰遊戲一樣,別人是需要派偵查兵去開地圖,但是他不用,直接就是全地圖可見。

因此,崇禎皇帝並沒有直接投入戰場,而是在敵我雙方的戰場外面蟄伏,就猶如猛虎一般,躲在那邊等待時機。

……

明威堡這邊,隨著時間慢慢地推移,戰局又有了一些變化。

明軍這邊畢竟兵力太少,一開始的時候,士氣很高,和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打得有來有往,成功阻止了敵人繞道明威堡後面去襲擊大明百姓。

但是,洪承疇並沒有金手指,只能基於他的判斷指揮。因此,他很難每次都瞅準了奧斯曼帝國軍隊的薄弱之處打仗。一場接一場的阻擊戰打下來,明軍的傷亡就不可避免地多了起來。

如此一來,軍心士氣自然會受到影響。

說起來,士氣這東西,其實就是要不斷地鼓舞才行。要不然,就如同一個漏氣的皮球,不管你原本充得氣有多少,最終都是會慢慢地漏完的。

當然了,洪承疇也有不停地用他能想到的手段來鼓舞士氣。比如說,賞罰分明,誇大戰果,提醒皇上援軍將至。

但是,這些手段用多了之後,明軍這邊就慢慢地免疫了。不可避免地傷亡,還是一直在慢慢損害大軍的士氣。

而奧斯曼大軍這邊,其實也是差不多。雖然他們的兵力雄厚,可是,遲遲不能打下明威堡,甚至都不能自如地派兵去明威堡北方劫掠,這讓首相柯普律呂的日子也很不好過。

一如明軍那邊一樣,奧斯曼帝國軍隊這邊,攻勢受阻之後,他們終於意識到明軍的強大,遠不是他們輕松就能戰勝的。特別是明明他們兵力遠比明軍要多,可還是無法奈何明軍,戰局陷入僵持階段,對他們的士氣打擊就更大。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奧斯曼帝國的兵力雄厚,如此一來,也就意味著,奧斯曼軍隊的後勤壓力就會大。

一開始的時候,他們勢如破竹,一路之上,都能得到一些補充,就沒有注意這些。可隨著戰局在明威堡僵持,這個後勤問題就凸顯出來了。

明威堡離奧斯曼帝國的本土已經很遠,基本上很能從帝國本土運送糧食物資。克裏米亞汗國這邊在伏爾加河的出海口,倒是離得近一些。

但是,克裏米亞汗國乃是遊牧國家,本身就窮得叮當響,要靠著平日的劫掠,才能維持生活,哪能包攬奧斯曼帝國大軍的後勤。

因此,柯普律呂愁啊!

以戰養戰的方式,倒是一個補充。但是,一路北上,能搶得東西都已經搶了。明威堡的北方,卻是搶得不順利。

和明軍的戰事,奧斯曼帝國軍隊這邊,同樣損失慘重。至少在軍隊的精銳方面,阿巴斯二世還真沒說錯,明軍在士氣、裝備等等方面,都要比奧斯曼軍隊的任何一支要好。

戰事的不順,反應在柯普律呂身上,就是他自己感覺到身體越來越不行了。

這時候的他,已經是七十多歲的高齡。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一樣的道理,奧斯曼帝國亂糟糟的,他上台之後強勢整頓,真正能用的人手卻沒幾個。如今這一次的東征非常重要,他不得不親自領軍。

可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他的身體再怎麽健康,也肯定是會累到的。

在原本的歷史上,他並沒有東征,而是領兵去打威尼斯,雖然被他打贏了,但沒多久,他也嗝屁了。

這個時候,也是差不多。柯普律呂感覺自己的身體,是一天不如一天,心中就更急了。

他都能想象到,如果就這樣僵持下去,要是他死在了這裏。那個對手,明軍統帥洪承疇是個非常狡猾的人,肯定會抓住戰機,大軍很可能會崩潰的。

而讓柯普律呂此時做出退兵的決定的話,那他也絕對不甘心的。因為他知道,一旦他退兵了,那麽前期的戰果都不可能保得住,至少伏爾加河流域必定會被明軍搶回去。

思來想去,柯普律呂最終做出了決定,派人去和洪承疇談判。

一開始,他是威脅恐嚇洪承疇,讓洪承疇趕緊投降,要不然的話,等他打敗明軍就是屠城,把所有的明軍和百姓都殺個精光。

對此,前去恐嚇的使者丟了兩只耳朵。

而後,柯普律呂在過段時間之後,又派人去談判。說他很欣賞洪承疇的能力,也贊賞了明軍的勇敢,因此,他願意網開一面,放明軍回國去,他絕對不會追趕,並且願意和明國修好,以後不再刀兵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