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風水人心

單飛很習慣觀察地形,當然了,這是職業養出的習慣,也和墓葬風水有關。

《葬經》有雲——氣乘風則散,界水而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這是中國風水最早的定義。

這句話如果按照單飛的想法理解就是——氣是一種能量場,被動能風鼓動變化,遇到水這種介質能蓄積起來,古代人選墓地的時候,都會選有氣運動而又不散亂的地方下葬,以期來積累無形而神秘的能量、進而改變自身、或子孫後代的命運。

改變自身的命運當然是希望長生不死,以後還能活過來。

這個想法聽起來好笑,不過從古至今有這個念頭的人從沒有斷絕過,遠的比如說秦始皇、埃及法老什麽的,近的來說就是冷凍屍體、等待未來救治的產業誕生。

風水之說實在是一種很玄妙的說法,不過單飛雖是研究古董的,為人卻絕不是個老古董,相反,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遠比常人要強的多。

他對風水這種說法很感好奇,雖然仍舊不明白運作機理,但他一直認為其中定然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他向來是,就算不理解,也不做燒死哥白尼的野蠻人。

烏青見單飛一直望著牛頭山看,不知道這有什麽好看的,終於忍不住問道:“單大哥,你怎麽了?”

“沒什麽,走吧。”單飛回過神來,跟著烏青繼續向前走了半個時辰左右,近晌午的時候,才到了山腳下。

烏青邊走邊說道:“單大哥,以前我都是天不亮就出門,砍個半天柴後堆積起來曬,背一部分到城中去賣,今天來的晚了點,你看,那就是我經常砍柴的地方。”

遠方山坡向陽的地方,果然有不少散亂的木材攤。

單飛心中微動,卻是因為聽到似有水聲傳來,“這附近有喝水的地方?”

“單大哥,你怎麽知道?”烏青有分意外道,“轉過那道山坡,就有道山溪,我渴了的時候,就會去那溪邊喝水。”

山來水回,貴壽而財!

單飛腦袋中閃過《葬經》中這八個字的時候,心中早有了個結論,淡然道:“鏟幣難道是在溪邊發現的?”

“咦?我沒和單大哥你說過啊。”烏青詫異道。

單飛微笑不語,“捆柴的事情等會兒再說,先去溪邊看看。”

“當然了。”烏青爽快道:“一切聽單大哥的。”

單飛不但在危難的時候接濟他一把,還傳給他娘親蒸饅頭的秘方,烏青不懂生意,但知道那東西好吃的不得了,肯定也會好賣的不得了,對於單飛這般慷慨,他早就銘記在心,一心想著怎麽報答,自然對單飛言聽計從。

二人到了溪邊,單飛先捧點溪水洗了下臉,順便看了下水質。

古代好啊,全是天然無汙染的水質,這樣的水,有心之人自然不會放過,單飛順著溪水望上去,見到山脈起伏,半山腰處略顯平緩,揚了下眉頭。

烏青卻顧不上洗臉,早到了溪水一處轉彎的地方叫道:“單大哥,我就是在這發現的鏟幣呢。”

單飛倒不著急,緩緩走過去,見到溪水旁有個破碎的瓦罐,單飛撿起幾片碎片拼了下,看花紋認出是西漢的陶器,心中暗想,鏟幣是王莽時期,裝鏟幣的陶器是西漢年間,這墓室可能是兩漢之間或者稍後。

鏟幣和陶器一塊出現,說不定鏟幣是裝在陶器中順水而下,轉彎處撞破,如果這樣的話,鏟幣應該是從上流而下。

單飛正沉吟間,烏青沮喪道:“單大哥,一枚鏟幣都找不到了。”他在單飛沉思的時候,早脫鞋跳到溪水中摸索,並沒什麽收獲。

單飛見狀微有好笑,感覺這小子很是厚道,“我們去上遊看看。”

傳說中,《葬經》是晉代郭璞所做,不過後代考古學家對這種說法多少存有疑問,《葬經》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墓地的選擇,後世很多墓葬都是按照《葬經》所言的風水下葬,但說來好笑,無論盜墓的還是考古之人,挖掘古墓除了憑借經驗,很多時候也是憑借《葬經》的指點,形成所謂的各種盜墓派別。

如果當年那些按照《葬經》風水言論下葬之人得知自己墳墓被挖,也是因為選了好風水,不知道又會有如何的想法?

當然了,如今是三國年間,《葬經》顯然還沒出世,但古人重墓葬,也早形成頗具特色墓葬特點。

就像烏青這小子不懂風水,可也懂得選在向陽靠溪邊的樹林旁勞作,晉代之前的朝代,墓葬也很有鮮明的特色。

秦選嶺,漢墓腰,春秋戰國葬山頂,隋唐宋墓坡下挺。

這句話是說秦朝大墓很多是選山嶺進行營建,而東漢更多的墓葬是選在山腰動土,當然了,肯定也有不循慣例的,一種是根本埋不起的貧賤百姓,還有一種是不拘一格,有能力突破慣例的如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