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五侯爭霸 尊王與攘夷

解決技術性問題,管仲有的是辦法。

沒錯,管仲確實是管理天才和治國高手。他的方案,差不多都是統籌兼顧的。比如春秋兩季的狩獵,就既補充了給養,又訓練了軍隊,豈非一舉兩得?

刑法的改革也如此。為了解決兵甲不足的問題,管仲制定了“兵器贖罪”的法律條款,價碼是:重罪,一副犀牛皮盔甲,一柄戟;輕罪,一副普通牛皮盔甲,一柄戟;小罪,罰款;打官司,訴訟費為一束箭。[7]

這可真是官民兩利。以前,重罪要判死刑,輕罪要砍手腳,小罪要挨鞭子。現在,只要購買或打造兵器就可以贖罪,國家則充實了兵備,節省了軍費。更何況,盡可能地減少殺人和動刑,還能博得仁慈和王道的美譽,豈非名利雙收?

經濟改革的要點,也在富國強兵。最重要的措施,是由國家統治經濟。比方說,改革稅制,免除關稅,促進經濟發展;加強鹽鐵管理,實行鹽鐵專營,增加國庫收入;鑄造統一錢幣,對市場和物價進行宏觀調控。當然,管仲也毫不客氣地宣布國家對礦山、森林、湖泊、海洋的壟斷。但,他並不主張創辦國營鹽場或國營鐵廠。他的政策是國有民營。生產和銷售是民間的事,國家的權力和職能是壟斷資源,控制價格,甚至為了控制價格而控制產量。[8]

也許,唯獨一個行業有“國企”,這就是色情業。有學者認為,管仲很可能是“國營妓院”的創始人。齊國的妓院叫“女閭”,分為七個門市部,每個門市部妓女百人。開設的時間,據說比古希臘的梭倫還早了五十年。不過,梭倫的目的,主要是解決性需求和減少性犯罪;管仲的目的,則可能是增加國庫收入,籠絡天下人才,甚至招待各國使節。總之,此例一開,諸侯紛紛仿效。難怪燕太子丹能“美女恣荊軻所欲”了,沒準他自己就是“媽媽桑”。[9]

①齊大刀

②燕刀

③秦圜錢

④楚銅貝

⑤韓布幣

⑥趙布幣

⑦魏布幣

當然,國際關系並不能靠妓女來擺平。管仲的策略,是“以恩惠換擁戴,以土地換和平”。具體地說,就是將過去齊國侵占的城邑歸還各國,再加上頻繁的請客送禮。據說,這樣做的效果是“四鄰大親”。[10]

管仲認為,有了經濟、軍事和外交的條件,齊國就可以出兵了。槍杆子裏面出政權,也出威望。做江湖老大,當國際警察,不出兵是不行的。不教訓幾個調皮搗蛋的家夥,也是不行的。攻打的對象,當然首先是弱國。如果那邦國既弱小又不聽話,更好。但公開的說法,則是“擇天下之甚淫亂者而先征之”。這樣的罪名,當然並不難找。[11]

師出必須有名。要想成就霸業,比霸術更重要的,是霸道,是政治綱領和政治主張。

那麽,管仲打出的旗號又是什麽?

尊王攘夷。

實際上,尊王和攘夷,原本是同一件事。因為王室不尊,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夷狄太強。起先最強悍的是犬戎,他們在商代叫鬼方。西周滅亡,就因為犬戎攻陷鎬京,追殺幽王於驪山之下。定都洛陽的平王無力收回失地,便把淪陷區封給他的一位西垂大夫。這位大夫也不辱使命,果然收回王畿的西半,並把那裏變成了秦國。他自己,則成為秦國的第一任國君,是為秦襄公。

這件事情對中原各國的刺激,是相當大的。這些國家大都是夏商周之後,自稱夏、諸夏,也稱華、華夏。華,就是光,也是美;夏,就是大,也是雅。華夏,就意味著文明;夷狄,則意味著野蠻。文明人,是羞與野蠻人為伍的,更不要說甘拜下風。攘夷,應是華夏諸國的共同願望。

何況進入東周後,夷狄屢屢進犯,諸夏不堪其擾,只不過入侵者不是戎,是狄。據統計,公元前662年至公元前595年間,受狄人之侵略者,齊七次,衛六次,晉五次,魯兩次,邢、宋、溫、鄭、周各一次。受害最甚的是衛,被迫兩次遷都。次為邢,遷都一次。周也慘,成周淪陷,天子出逃。後來衛和邢,都靠齊桓公出手相救,才幸免於亡國。周襄王則靠晉文公出手相救,才得以復國。[12]

霸主的意義,這樣一說就很清楚。

事實上齊桓和晉文這兩代霸主,最受後世肯定的就是攘夷。比如孔子的學生子路和子貢,都曾問過同一個問題:齊桓公逼魯國殺了公子糾,糾的一位師傅召忽殉主自殺,同為師傅的管仲不但不死,還轉變立場去輔佐桓公,這個人不仁吧?孔子卻斬釘截鐵地回答:當然仁!當然仁!如果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披頭散發,衣襟往左邊開,變成野蠻人了![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