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項羽爭雄 敗亡倒計時

鴻門宴的故事留下了許多謎團。其中最讓人不解的,恐怕還是項羽為什麽不殺劉邦。

是啊,為什麽呢?

原因很多。

但樊噲的闖入,應該算一個。事實上,此前對於殺不殺劉邦,項羽還在兩可之間。範增頻頻示意,他裝沒看見。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他並不阻止。項伯舞劍,掩護沛公,他也不叫停。劉邦的命,他交給了天。

然而樊噲卻讓他大起喜愛之心。因此,對於樊噲的痛斥,項羽不但沒有發怒,反倒決定不殺劉邦。顯然,項羽此時已忘了天下之爭,也忘了自己的面子,他心中只是充滿了對一條硬漢的崇敬和贊賞。

這是英雄對英雄的惺惺相惜。

的確,是英雄,就該敬惜,哪有謀殺的道理?就算要殺,也得在戰場上堂堂正正地拼殺,又哪有在自己軍營裏酒席上,鬼鬼祟祟殺人的道理?那也太掉價了。

顯然,這也是一種孩子氣。

項羽確實孩子氣。包括他的殺人,也是。他一輩子殺人如麻,但往往是一時興起,很少出於政治需要有計劃有預謀地殺,跟範增的老謀深算完全兩樣。結果,是該殺的沒殺,不該殺的亂殺,比如屠城。

實際上孩子的天真,就是不懂事。因此,孩子往往殘忍。他們會滿不在乎地弄死一只蝴蝶,因為他不覺得這有什麽了不起。但如果你明確告訴他這是犯罪,再要他去做,他就下不了手。所以,項羽能屠城,不能殺劉邦。

甚至就連當年分配任務時,項羽提出“願與沛公入關”,也是孩子氣。他的目的,是要為項梁報仇,並非怕劉邦搶了先。所以,諸侯聯席會議不同意,他也就不再堅持。因為他根本就不相信劉邦那笨蛋也能打敗秦軍。

但是,當他聽說劉邦先入關中,“珍寶盡有之”時,便惱羞成怒,暴跳如雷,恨不得馬上殺了劉邦。這跟一個孩子被搶走了玩具要號啕大哭,沒什麽兩樣。所以,劉邦把玩具還給他,他就笑了,還要請劉邦吃飯。

孩子,就這麽好哄。[18]

難怪範增要說“豎子不足與謀”了。

範增說的臭小子是誰?項羽?項莊?可能都是,也可能明指項莊暗指項羽。不過就算明指項羽,他也不會在乎。因為他的心,已經飛回了彭城。

在屠殺了鹹陽人民,燒毀了鹹陽宮室以後,項羽決定帶著搶劫來的財寶和女人回彭城去。有人勸他說,關中沃野千裏,易守難攻,是周、秦兩代的發祥之地。建都於此,可以稱霸天下,何必還要回到彭城去?

項羽卻說,富貴了而不回故鄉,那就好比穿著漂亮衣服在黑夜裏走,誰看得見?

這就不僅是孩子氣,簡直堪稱“孺子不可教也”!於是有人評論曰:大家都說楚人是大馬猴戴高帽子,果然!項羽聽說後也不含糊,直接把那人扔進了油鍋。

謝謝項羽!他現在已經為我們留下了四個成語:破釜沉舟,作壁上觀,衣錦還鄉,沐猴而冠。

不過項羽回家之前,還有一件事情要做。

這件事,就是分封諸侯。這事非做不可,因為此刻的情況跟秦初不同。秦是滅六國而得天下,當然可以不再分封。現在卻是六國滅秦,豈能由誰獨吞?

但,怎麽封,誰來封,是個問題。

楚懷王的意見,是照以前的約定辦。

項羽當然不能同意。如約,就意味著劉邦成為天下之王,這哪是項羽想要的結果?

於是他決定分三步走。

第一步,宣布立懷王為皇帝。這時已是帝國時代,立皇帝並無問題。但,秦始皇叫“秦帝”,楚懷王就該叫“楚帝”,然而項羽卻叫他“義帝”。義,有假借的意思,比如義父、義子、義齒、義肢。

所以,義帝就是“假皇帝”。

既然是假皇帝,就管不了真問題。項羽便對將領們說:懷王是我家項梁立的,一點戰功都沒有。立他為義帝,已經很夠意思。滅秦定天下,都是諸位和兄弟我的功勞。所以,應該我們自己分封。

將領們都說:很好!

項羽便分封了十八個諸侯王。這是他的第二步。第三步,是自稱“西楚霸王”,都彭城。這樣一來,似乎就回到了春秋時代,天子、霸主、諸侯,共享太平。

可惜項羽的這個政治模式,實在不倫不類,分配的結果也不公平。項羽倒不自私。他自己的地盤並不大,楚軍集團的將領也只有四人封王。然而他分封的方式和原則卻沒有章法,既有孩子氣,又有防範心。

比如劉邦,是第一個入秦的。即便不能如約讓他王天下,至少也該讓他王關中。然而怎麽樣呢?劉邦被封為漢王,擁有巴(約今重慶市)、蜀(約今四川省)、漢中(今陜西省秦嶺以南即湖北省西北部)三郡,都南鄭(今陜西省漢中市,因春秋時期鄭國人南逃到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