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 命案真相(第2/5頁)

有那麽一丁點。什麽事呢?就是當時有一個叫楊訓的人寫了一封表章給皇帝,寫表章的原因是什麽呢?是曹操做了魏王,那麽他封了魏王以後,這個楊訓就給皇帝寫了一封表章,對曹操極盡歌功頌德之能勢,歌頌曹操。這個事情就在朝廷上就引起了反響,就說楊訓這個人是個馬屁精,這樣子拍馬屁太不像話了。議論多了以後就議論到了崔琰的身上,說崔琰你看你作為一個組織部長,或者說幹部部長,你是負責選拔官員的人,你怎麽選了這麽個馬屁精呢?是不是你失職啊?這個事情既然牽扯到崔琰,崔琰就要來過問一下了,就跟楊訓說你把你寫的那封表章拿過來我看看,讓我看看到底你寫了些什麽東西,拍了些什麽馬屁。看完以後崔琰回了一封信,原文是這樣的:“省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之。”就這麽一句話,這句話就成了他的死因了。

那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句話,這句話什麽意思呢?我們把它翻譯過來就是:你寫的那篇文章我看過了,事情還可以嘛,時間啊時間啊,隨著時間的遷移,情況是會發生變化的。直譯過來這段話就這個意思,那麽這段話到底是什麽意思呢?《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認為,崔琰是支持了楊訓,是在反擊那些批評的人。就是你楊訓上了這封表章歌頌曹操,這個事情還是可以的,隨著時間的變化,情況會發生變化,雖然現在大家都批判你,將來大家會理解的。你可以這樣理解,按照陳壽的觀點,這封信就是這樣理解。

但是崔琰寫給楊訓的這封信,又被告密告到曹操那。這個告密的人就是另一種理解了。就是說,你歌頌曹操的文章我看過了,他曹某人做的那些事情還算可以嘛,時間啊時間啊,隨著時間的變化,他曹某人的情況也會變的嘛。這就完全是另一個意思了,對不對。所以曹操看到這個報告以後非常憤怒,曹操說什麽呢?他說,“事佳耳”,“而已”嘛,這個“耳”它不是好詞啊,這個崔琰不恭。下一道命令,判處“髡刑輸徒”。什麽叫髡刑輸徒呢?就是把頭發剃掉,然後去做苦工。

這種處分對於崔琰這樣的人來說是很重的。我前面講過崔琰是一表人才,道德高尚,也很看重自己的形象和名譽的人。你把這樣一個人把頭發一剃掉,穿個破衣服去做苦工,對他是極大的羞辱。但是崔琰很坦然了,神色自若,沒有任何或者說憤怒啊、或者說是抱怨啊、或者是悲哀、郁悶啊,都沒有。那也就是說,“髡刑輸徒”這個處分並沒有打擊了崔琰。於是曹操就派人去說了:是這樣嗎?三天以後,我們來聽消息啊。三天以後,曹操派人跑去看,崔琰還是神色自若,沒有任何異常表現。所以曹操就說了這麽一句話,當然這不是正史裏面的,這是裴注裏面的,根據裴注裏面的材料,當時曹操說了這麽一句話:崔琰什麽意思啊?難道還要本王親自動手嗎?馬上就有人把這句話傳給崔琰,崔琰聽了以後點點頭說:啊,這就是我的不對了,我沒有想到曹公是有那個意思。好吧,自殺了,崔琰就自殺了。

* 崔琰之死,再次顯示了曹操的生性猜忌。而且,此時年齡已過六十的曹操,簡直有些疑神疑鬼了。他將崔琰信中的“時乎時乎,會當有變之”這句話理解成變天的征兆,崔琰因此被冤殺。這句話,明明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當時崔琰為什麽沒有申辯?曹操又為什麽不去詢問一下呢?曹操再怎麽著也不至於神經錯亂,難道他真的老糊塗了嗎,還是另有隱情?歷史上對崔琰的死因是怎麽看的?易中天先生又是怎樣分析的呢?

這個事情不用分析,誰都明白這是一個大冤案。而且曹操的所作所為近乎歇斯底裏。有人說曹操現在野心膨脹,權力也大了,為所欲為,想怎麽著就怎麽著,是有這個因素。但是曹操再怎麽著還不至於神經錯亂,還沒到神經錯亂的份上。那麽他殺崔琰,總歸會有他的原因。第二個,這個事情明明是冤枉的,剛才我講過了對不對,那段話可以有兩種解釋的,崔琰為什麽不答辯呢?他一句都不給自己申辯,這又是為什麽呢?崔琰的死《三國志》是有結論的,陳壽給的結論是四個字叫做“恃舊不虔”。什麽叫恃舊不虔?就是仗著自己是老朋友,態度不好,不虔誠。而且舉了例子,比方說許攸,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死的,比方說孔融,就是由於這個原因死的,這是陳壽的觀點。但是我覺得,這個說法可以討論。

那麽曹操為什麽要殺崔琰呢?我認為有三種可能:第一種叫做神經過敏。因為你知道曹操從如蕭何故事,到封魏公到晉魏王,他一步一步,不管他主觀願望如何,在大家看來他就是要篡漢的,這幾乎是普遍的看法。而且持這種看法的人往往是那些道德高尚的正人君子,因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維護現任的皇帝,維護現王朝,這是所謂正人君子要堅守的道德;崔琰恰恰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所以曹操神經過敏,認為崔琰的那封信說的就是將來他曹某人要倒黴,他是這樣的意見。那問題是崔琰為什麽不答辯?他解釋一下,我說的是支持你的,不就行了嘛,表個態就行了嘛,表個忠心不就行了嗎。我覺得有兩種可能,當然是猜測了,一種叫做不屑於,一種叫做用不著。什麽叫不屑於啊?就是崔琰他因為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是一個地位也高,品德也高,人又漂亮的這樣一個人,他可能就會想我堂堂男子漢大丈夫,要殺就殺唄,任殺任剮唄,我申辯什麽啊?不申辯,這是一種可能。還有一種就是崔琰早就預料到曹操不會放過他,用不著申辯,申辯也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