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純潔的生活(第2/4頁)

也許很長的一段時間,在教會的種種可怕的淩辱面前,他們顯得孤立無助,但是我們在評價他們時還是應該慈悲為懷的好。他們至少有勇氣堅持自己的信仰,全然不顧個人的幸福與安寧,堅決地與那些他們認為錯誤的東西進行戰鬥,甚至為此在絞刑架上獻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除此之外,我們對他們再也沒有什麽好說的了。

是的,相對來說,在公歷紀元的第一個千年裏,很少有人為了自己的理念而犧牲。然而,這並不是因為教會此時對異端的仇恨不像後來那樣強烈,而是因為當時它有更重要的問題需要解決,無暇對付這些相對而言危害不大的持有不同觀點的人。

首先,在歐洲的很多地方,奧丁神(1)和其他的異教神依舊占據著統治地位。

其次,還發生了一件非常不愉快的事情,整個歐洲險些被毀滅。

這非常不愉快的事情是,突然出現了一位叫穆罕默德的新的先知;一群信奉新神“安拉”的人,征服了西亞和北非。

我們孩提時代讀到的文學作品中,到處都能看到“異教狗”和土耳其人的暴行,使得在我們的印象中,耶穌和穆罕默德所代表的是彼此水火不容的思想。

但是實際上,這兩個人出自同一個種族,他們的語言屬於同一個語系,他們都聲稱亞伯拉罕是自己的始祖,而且他們有共同的祖籍,波斯灣岸邊一個1000年前就已存在的地方。

這兩位導師雖然堪稱是近親,但各自的追隨者卻總是惡語相向,他們之間的征戰已經持續了長達12個世紀之久,直到今天還沒有結束。

時至今日,假想當年可能會如何如何,已經沒有什麽意義,不過確曾有一度,羅馬的宿敵麥加,本來是可以輕易地接受基督徒的信仰的。

如同其他沙漠民族一樣,阿拉伯人要花費大量時間照料成群的牲畜,所以有很多時間進行冥想。城裏的人們或許可以一年到頭地在鄉村集市上獲得樂趣,麻痹靈魂,但是牧民、漁民和農夫卻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更喜歡處於喧鬧和刺激之外的那些實在的東西。

阿拉伯人在尋求拯救的過程中,曾經嘗試過幾種宗教,但他們只對猶太教情有獨鐘。這很容易解釋,因為阿拉伯到處是猶太人。公元前10世紀,許多所羅門王的臣民不堪沉重的賦稅和專制的統治,紛紛逃往阿拉伯的地域。500年之後的公元前586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征服了猶太人,又有大批猶太人成群結隊地逃往南部的沙漠地區。

因此,猶太教廣為人知,而且猶太人只追尋唯一神的信仰,這也和阿拉伯部族的理想與渴望不謀而合。

稍稍了解穆罕默德事跡的人,都會知道這個麥地那人從《舊約》中汲取了多少智慧。

以實瑪利(2)(他和他的母親夏甲都埋葬在阿拉伯中部的至聖所)的後代,對耶穌的思想並沒有什麽敵意,相反,這位拿撒勒的年輕改革家提出的只有一位上帝,他是所有人的慈父的說法,他們都表示熱切的追隨。不過,他們並不怎麽情願接受耶穌的追隨者們大肆宣揚的那些奇跡。至於復活,他們則明確地表示不相信。但是總的來說,他們對於這種新信仰很有好感,並且願意給它一個機會。

但是在某些狂熱的基督教徒那裏,穆罕默德卻遭受了很多苦難。這些人不假思索地把他叫做騙子,不等他開口說話就宣稱他是偽先知。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很快流傳開來,說基督徒都是些偶像崇拜者,他們信仰3個神而不是一個神。這兩件事使得沙漠裏的居民終於背離了基督教,宣布他們喜歡那個趕駱駝的麥地那人。因為他只對他們講授唯一的天神,而不是說些什麽三位神“一體”但又不是一個,“三個”還是“一個”全由當時的情況和管事教士的好惡而定,攪得人稀裏糊塗的。

就這樣,西方世界發現自己有了兩個宗教,它們都聲稱自己的上帝是唯一真神,而且還堅持聲稱其他的神靈都是冒牌貨。

這樣的意見沖突很容易導致戰爭。

穆罕默德於公元632年去世。

十幾年間,巴勒斯坦、敘利亞、波斯和埃及都被一個強大的阿拉伯帝國所征服,大馬士革成了它的首都。

到公元656年底,整個北非海岸都把安拉作為自己的精神主宰,穆罕默德從麥加逃到麥地那之後不到100年,地中海就成了穆斯林的一個湖泊,歐洲和亞洲的聯系全被切斷了,歐洲大陸一直處於包圍之中,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了17世紀末。

在這樣的條件下,基督教不可能把它的教義向東推進,只能想辦法保住自己已經擁有的地盤。德國、巴爾幹、俄國、丹麥和瑞典、挪威、波西米亞、匈牙利被選做強化精神培養的沃土,總的來說,收效是很成功的。偶爾也有查裏曼大帝這樣的特例強迫被征服者接受基督教。他好心好意卻有點粗野,結果用起蠻力,對那些只信自己的神,不接受外國神的被征服者訴諸武力,大開殺戒。不過,大體上說,基督教的傳教士還是被人漸漸接受了,因為他們都是些誠摯的人,他們所講的故事簡單明了,誰都能聽懂。而且,在那個充滿了血腥和爭吵,到處是攔路搶劫的世界裏,他們帶來了一些秩序、清潔和慈愛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