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中世紀的城市(第2/4頁)

鐘樓

不過,如果沒有城市的存在,就不會有人類過去600年來的進步和發展。因此,它對人類文明非常重要,不可能像政治事件那樣被簡單帶過,所以我將用比其他各章稍長一點兒的篇幅來談論這個問題。

古代的埃及、巴比倫和亞述都是以城市為中心的世界,古希臘則完全是個城邦國家,而腓尼基的歷史就是西頓和提爾這兩個城市的歷史。再看看偉大的羅馬帝國只不過是一座城市的後院。文字、藝術、科學、天文學、建築學、戲劇,還有很多數不清的東西,它們全都屬於城市的產物。

在將近4000年的漫長歲月裏,蜂窩似的城鎮一直扮演著世界作坊的角色。然後大遷移開始了。羅馬帝國四分五裂,城市被焚毀,歐洲再度成為草原和小村莊的世界。在這段黑暗愚昧的歲月,曾被引以為傲的土地被閑置荒蕪。

十字軍東征,為文明的重新播種準備好了適合的土壤。到了收獲的季節,果實卻被城市裏的市民攫取了。

希臘

我曾經給你們講過建有堅固圍墻的城堡與修道院的故事。它們是騎士們和僧侶們的家,一個負責照顧人們的肉體,一個則悉心看護著人們的靈魂。後來一些手工匠人,如屠夫、面包師傅和蠟燭工人,他們來到靠近城堡的地方住下,既滿足了封建主的需要,又能保障自己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有時主人心情好,他會恩準這些人將自己的房子圍上柵欄,但是他們的生活完全依賴於城堡中強大主人的善心。當主人外出巡視時,這些工匠跪在主人的面前行吻手禮,以示謝恩。

之後發生了十字軍東征,使得許多事情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大遷移將人們從歐洲東北趕往西部。十字軍東征又使上百萬的人從西部來到高度文明的地中海東南地區接受新知識的洗禮。他們發現世界並不局限於他們那狹小的庭院。他們開始欣賞華美的衣著、舒適的住房、全新口味的佳肴以及其他許多神秘的東方產物。當他們回到自己的老家後,還對這些物品念念不忘。於是,中世紀唯一的商人——背著貨筐的貨郎嘗試著添置了這些新鮮玩意,他們的生意越做越紅火,僅靠人力負載已經不夠滿足人們的胃口了。於是他們便購置起貨車並雇上幾個退役的十字軍戰士充當保鏢,以此來應付國際戰爭引發的歐洲犯罪浪潮。就這樣,他們的生意變得更加現代化,規模也越來越大。不過說老實話,做生意還是充滿了艱辛。他們每到一個地方,都得老老實實地向當地的領主繳稅。還好生意總是有利可圖,小商販在繼續著他們的販賣活動。

不久,一位精明能幹的商人開始意識到,他們從遠方運來的商品其實也可以就近生產。於是,他們就把自己的家改成作坊。這樣,他們不再做辛苦的商販,搖身一變就成了生產產品的制造商。他們不僅把商品賣給城堡裏的領主和修道院的教士,還賣到附近的城鎮去。領主和教士用自己農莊的產品,如雞蛋、葡萄酒,以及那個時代用作糖的蜂蜜等來交換,可遙遠市鎮的居民只好支付現金。這樣,制造商和商人開始擁有了一些金子,這完全改變了他們在中世紀社會的地位。

你們可能很難想象一個沒有金錢的世界。在現代城市,沒有錢你將寸步難行。從早到晚,你都要在口袋裏裝滿小金屬圓片,以便隨時付賬。你需要1便士來乘公共汽車,上館子吃一頓晚餐需要1美元,買份報紙又需要3分錢。中世紀的人們,從生到死,一輩子都沒見過一枚金屬貨幣。希臘和羅馬的金銀都埋在城市的廢墟之下。羅馬帝國之後的大遷移,世界是一個農耕為主的社會。每個農民都生產足夠的糧食、飼養足夠的牛羊,完全自給自足,根本不需要進行商品交換。

中世紀農村的鄉紳就是騎士,他們家底殷實,不需要花錢買東西。他們的莊園能夠出產滿足他和的家人一切生活需要,甚至他家修築城堡所需的磚塊都是附近的河邊燒制的,屋頂、門窗所用的木頭是從自己擁有的森林采伐的。少量的必須從國外引進的物品,也是拿莊園出產的蜂蜜和雞蛋、木柴去交換。

火藥

但是,十字軍東征徹底摧毀了以往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假設希爾德海姆公爵想要去聖地,他不但要跋涉幾千英裏的路程,而且還要支付自己的交通費、夥食費。如果在家裏,他可以拿田莊裏的農產品支付開支,可是出門在外,總不能隨身帶上數千只雞蛋和整車火腿以便滿足威尼斯的船主或布倫納山口的店老板吧。這些老板們只喜歡現金,對物物交換毫無興趣,因此公爵不得不隨身帶上金子去開始旅程。但是他到哪裏去找金子呢?他只好向老隆哥巴德人的後代,現在已經從事職業放債的倫巴德人那裏去借,這些人悠然愜意地端坐在兌換櫃台後面(“櫃台”被稱為“banco”,它是銀行“bank”一詞的由來)很樂意借給公爵大人幾百個金幣,但是公爵大人必須拿自己的莊園作抵押。這樣,萬一公爵大人在路上發生意外的話,他們的錢才不至於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