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凡爾賽和約》的另一件作品

這個國家的正式名稱應該是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它的三個民族(“部落”這個詞不太合適,因為太像是在講非洲土著人,這樣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中最主要的是塞爾維亞人,他們居住在東部薩瓦河兩岸,貝爾格萊德是這個國家的首都,它處於薩瓦河與多瑙河的交匯處;克羅地亞人居住在多瑙河的另一支流——德拉瓦河與亞得裏亞海之間;而斯洛文尼亞人則占據著德拉瓦河、伊斯特拉半島和克羅地亞之間的那個小三角地帶。然而現代塞爾維亞還包括若幹其他民族,其中就有風景如畫的小山國黑山。這個民族曾因與土耳其侵略者進行了400年的戰爭而聞名於世,還有當我們跳起“快樂寡婦”的華爾茲時,也會甜蜜地想起這個地方。塞爾維亞還吞並了昔日奧匈帝國的著名遺產——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這兩塊土地本來就是屬於塞爾維亞人的,後來奧地利人把它從土耳其人手裏奪回來,所以塞爾維亞人與奧地利人之間相互仇恨,最後終於演變為1914年薩拉熱窩刺殺事件,並由此引發了世界大戰(盡管這並不是世界大戰爆發的真正原因)。

塞爾維亞(其實我指的是南斯拉夫王國)歸根結底是巴爾幹國家,它們曾有500年受穆斯林奴役的歷史。世界大戰之後,它獲得了亞得裏亞海的海岸線,但是它的出海口卻被狄克阿爾卑斯山隔開。即使可以修建穿越山脈的鐵路(修鐵路要花許多錢),也許除了拉古紮(現名杜布羅夫尼克)之外卻再也沒有便利的港口了。拉古紮是中世紀殖民地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之一,它也是地中海世界唯一一個拒絕接受美洲及印度新航線的港口。在發現新航線之後,拉古紮的大商船仍然固執地堅持走印度西南港口城市卡利卡特和古巴的航線,直至它們愚蠢地參加了命中注定要失敗的無敵艦隊而陪葬了自己最後的海上力量。

嚴寒

遺憾的是,杜布羅夫尼克並不能為現代輪船提供方便。至於這裏的另外兩個港口——阜姆和的裏雅斯特——雖然是南斯拉夫的天然良港,但是其中一個被巴黎和會的那些老爺們送給了意大利,另一個留給了自己。其實它們並不真正需要這個只能與威尼斯媲美的港口,但意大利的威尼斯卻正熱切地希望能夠重獲昔日“地中海女皇”的地位,而這個港口只能成為它的對手。因此,南斯拉夫只能聽任的裏雅斯特和阜姆碼頭上的雜草叢生,它卻只能和從前一樣,通過三條舊路線將農產品送往國外。一條路是沿多瑙河將農產品運到黑海,就像紐約將它的商品經過艾爾湖和聖勞倫斯河運往倫敦一樣,舍近而求遠;另一條路線是沿多瑙河逆流而上,到達維也納,再從維也納出發,經過一個山口,到達不來梅、漢堡或者鹿特丹,這當然是一趟費時費力、代價高昂的旅行;最後,也許可以用火車將這些農產品運至阜姆,可是意大利人自然會使出渾身解數去打擊他們的南斯拉夫對手。

在世界大戰前,由於奧匈帝國作祟,南斯拉夫與大海隔絕,變成了一個內陸國,可是時至今日,它卻並未因為擺脫奧匈帝國而改變自己的處境。令人傷心的是,當年導致這場災難的主要因素居然是豬。因為豬是當時南斯拉夫唯一的大宗出口產品,而奧地利人和匈牙利人就是通過對豬課以沉重的關稅,來毀滅南斯拉夫可以獲利的唯一生計的。奧地利大公的遇刺身亡不過是調動全歐武裝力量的借口而已。巴爾幹半島東北角各民族之間真正的矛盾所在就是對豬課以重稅。

提到豬,我要告訴你們,這裏的豬的主要飼料是櫟樹子。這就是為什麽在亞得裏亞海、多瑙河和馬其頓山區之間的這個三角地帶會盛產豬,因為這裏到處覆蓋著繁茂的櫟樹林。如果不是當初羅馬人和威尼斯人不計後果地將許多山上的樹亂砍濫伐,今天這裏會有更加茂盛的森林。

除了豬以外,這個國家還有什麽其他資源可為1200萬人口提供衣食之用嗎?這裏有煤、鐵資源,但現在世界各地到處都有煤、鐵資源了,將這裏的煤和鐵用火車運到德國的港口代價太高昂了,而正如我前面所說,南斯拉夫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像樣的港口。

世界大戰後南斯拉夫得到了一大片匈牙利平原,即所謂的沃伊沃迪卡平原,這裏非常適合發展農業。德拉瓦河和薩瓦河谷地出產的玉米、谷物可以為整個南斯拉夫的人提供食品,與瓦爾達爾河相連的摩拉瓦河又是一條良好的商貿通道,將北歐與愛琴海上的塞薩洛尼基港連接起來。這片平原實際上是歐洲鐵路主幹線的一個分支,這條主幹線將尼什(君士坦丁大帝誕生地,德皇“紅胡子”腓特烈一世在那次倒黴的遠征“聖地”途中,也曾在此短暫停留,接受塞爾維亞王子斯蒂芬的熱情款待)與君士坦丁堡及小亞細亞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