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編 歐洲國家與教會中的動亂

第七編講述了約自1400年至1750年間歐洲文化日趨豐富的發展和歐洲向外擴張的歷程。同期,歐洲的政治與宗教也產生了很大的動蕩。現在開始敘述這兩個方面的內容。

西歐的基督教教會曾經於16世紀出現了一場大分裂(西歐的基督教教會稱為天主教教會,在東方卻稱為正教教會)。這場分裂以宗教改革或者新教起義而聞名。從此之後,基督徒不再分成兩大集團,而是分成三大集團:正教徒、天主教徒與新教徒。新教起義之後的一個多世紀內,歐洲史上發生了多次宗教爭吵與宗教戰爭。荷蘭和英國在16世紀至17世紀所爆發的反抗專制政體的起義,也有宗教性質的部分。

專制政體在17世紀至18世紀盛行於歐洲大陸,也可以說,達至一個全盛的顯赫期。野心勃發的專制君王們不僅剝削自己的臣民,還在歐洲,乃至新世界為爭奪殖民地而相互爭戰。

但是有一些好戰的專制君王卻也是睿智明禮、追求進步的統治者,他們曾經用父母之心為臣民做了很多事,所以他們被稱作開明的或仁慈的君王。

第24章 專制政體的復活

一、一般因素

在第19章,我們已經知道中世紀國王的權力並非絕對,他們受到種種限制,如封建制度、政治反叛、時常選舉、種種特許狀和議會。在14世紀至17世紀期間的政體產生很大的變化:很多國家的有限君主政體發展成專制政體,或者無限的君主政體。

在中世紀的歐洲,民主政體與君主政體看起來好像基本平等。可是,事實表明,大部分國家的民主政體一定要讓位給君主政體。本章打算講明為什麽會這樣。

十字軍的影響?十字軍對推進君主政體的發展有一定關系。因為它讓西方基督教國家統治者和東方發生聯系,而在東方,專制政體很早便是公認的政體形式。不止是國王們,還有加入十字軍的貴族、騎士與平民們都時常聽到絕對君主制,多多少少對心理方面產生了影響。

教會的讓步?在中世紀期間,基督教教會曾經阻擋專制君王權力的發展。但之後的幾個世紀,教會對國王逐漸寬容,認可他們的權力,最後還提供幫助。教會力爭用“上帝的和平”“上帝的休戰”與其他方式,限制那些蠻橫無忌的封建貴族們。而教會在阻止私人混戰、削弱封建勢力的時候,卻又鞏固了國王的權力,因為教會認為國王是封建社會良好秩序的保護者。之後,當教會受到內部弊端牽累和受到外部批評時,它覺得有必要向國王靠攏,認可國王的主張。教職人員也通常擁護王室專制。

中產階級的擁護?中產階級的快速發展和對國王的衷心擁護是這段時期的明顯特征。中產階層是些有財富與有頭腦的人,憑借工業與貿易而發家致富。國王滿足了中產階層的利益需求,保護商人的安全,扶持商業發展。反過來,中產階級也為國王服務。他們支持並協助君主制。同時還為國王輸送法律專家與高效官員方面的人才,為政府出資,也為軍隊提供人力。

民族性和國王?十字軍的力量使弱小的民族發展壯大,各民族語言文學的魅力激發了民族自豪感,民族主義萌芽在西歐諸國日益強大。由於國際戰爭頻繁,民族性迅速活躍。英國、法國與西班牙的民眾漸漸地把他們團結起來,讓他們成為偉大民族一員的權力結構與個人,備感深深的忠誠。如今人們向國旗歡呼來表達愛國之心,當時的他們卻是向國王歡呼來表達自己的愛國之心。愛國主義幫助國王成為專制君王。

羅馬法的復興?依據羅馬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國家的君主或統治者擁有隨意制定法律或者違反法律的權力。作為古典文藝復興中的一部分,羅馬法的研究也緊隨著恢復了。博洛尼亞與其他大學都開設了羅馬法的課程。學習過羅馬法的法律專家也都利用羅馬法為他們的國王效勞。

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著名的意大利政治家馬基雅維利在自己的政論文中,特別是在《君主論》一書裏,曾主張君王高於法律與議會的原則。雖然教會表示抗議,可馬基雅維利的書還是普遍流行,很多野心勃發的統治者都依照他的忠告行事。

火器?火器讓步兵比使用矛的騎兵,甚至比身披鎧甲手持長矛的騎兵更有殺傷力。國王們開始維持由雇傭兵組成的常備軍,而且給他們配以大炮與短槍。軍隊力量讓國王們變成了封建領主的主人,還變成了各階級臣民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