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編 近代文明在考驗中

一位知名的法國人曾經說過:“年輕人是很幸運的:他們將會親眼見到偉大的事物。”他於一個多世紀之前發表了這個看法,假如他還活著,今天他或許還會重復這句話。自從法國大革命的時代開始,世界形勢再沒如20世紀前40年那樣產生讓人目眩的變化。

人類仍然在登山的道路上辛苦前行,痛苦地爬出了充滿戰爭迷霧的深谷,極力通過合作爭取和平及正義,並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人們曾希望,人類歷史上遭受最慘踐踏的1914年至1918的沖突將會是一場結束戰爭的戰爭。對歷史有所了解之後,我們應該可以解釋其中一些重大的失敗,靠智慧與勇氣繼續面對未來。

第44章解釋了為什麽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下一章講述這場戰爭是如何進行的,協約國是如何獲勝的。第46章是“新地圖與新法律”,將指出這場戰爭的收獲與損失。第47章談到關於戰後的民主主義與民族主義的問題,主要是亞洲與非洲;第48章講到國際聯盟與國際法庭;第49章簡略概述了和平階段世界的情況。再接下來就是“危機的年頭”這一章與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一章。

第43章 國際無政府狀態

近代史敘述的是各方面進步的歷史。歐洲與美洲人民於1914年之前的125年中,在制造機器、獲得民主與擴大對其他諸洲的掌控上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可是他們卻在一件事情上失敗了。近代史最大的悲哀是未能在國際關系中用公理取代強權。爭端依然要靠相互殘殺來解決。

文明的推進不是消弭戰爭,而簡直是使戰爭更為可怕了。科學家與發明家設計出了更加致命的毀滅性武器。工業為海陸軍配備了更大的巨炮。民主體制由公民組建而成的強大軍隊取代了舊時人數不多的雇傭兵。歐洲這個最先進的大陸於1790年至1913年陣亡了約450萬人。

一、為什麽近代國家要打仗

近代國家繼續進行戰爭有各種因素,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國際無政府狀態。

1、國際無政府狀態。無政府狀態是指沒有政府去實行法律與維持秩序的狀態。比如說,假如一個國家沒有政府,沒有警察,每個人想做什麽就做什麽,每個人都要帶著槍來保護自己, 這便是無政府狀態。

目前,國家和國家之間恰恰就處於這種狀態。每個國家想要做什麽或是敢做什麽便能夠做什麽,由於還沒有一個國際政府為這些國家制定法律並強制一切國家去遵守。國家正如缺少法律的人們,全副武裝到牙齒,不遵從任何法律或權威。這便是我們所說的國際無政府狀態。

反對無政府狀態的努力?在1914年世界大戰以前,用法律及和平來取代國際無政府狀態的各種嘗試都沒有徹底成功。在中世紀,基督教教會曾經嘗試阻止戰爭,但教會還未強大到能制止所有沖突,尤其是在後期。俄國沙皇亞歷山大曾於1815年創建了維護和平的“神聖同盟”,梅特涅為了相同的目的組成了四國同盟,可是卻都徒勞無功。

1848年之後,列強時常召開會議商討國際紛爭。這種國際合作的做法常常被稱作“歐洲協調”。

國際會議?為了解決關於土耳其與巴爾幹各國的問題,曾在巴黎、柏林、倫敦召開會議。1884年至1885年間,在柏林召開的會議規範了在非洲取得殖民地的一般準則。1900年,列強合作鎮壓中國的義和團起義。這種合作毫無疑問制止了一些戰爭,但並不能徹底阻止戰爭。

海牙會議?為結束國際無政府狀態而進行的一次最著名的嘗試,是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於1898年至1899年間所做的努力。他邀請諸國派出代表前往海牙共謀和平,於1899年召開海牙會議。由於包括德國在內的國家反對削減海陸軍軍備,所以這次會議在這方面並未取得什麽成果。但是,在海牙成立了國際仲裁法庭,有爭執的國家可以將國際紛爭呈交法庭去做出裁定。這次會議還草擬了一部法典,以防在戰爭中采取不必要的殘忍手段,但是,這些法律並未實行。

1907年,在海牙召開了第二次和平會議,但是國際無政府狀態依舊盛行。1911年至1912年的意大利與土耳其的戰爭,和1912年與1913年巴爾幹各國同土耳其的兩場戰爭,都說明了海牙會議並未取得多少成果。

2、領土爭端。引起戰爭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國家間的領土爭端。1814年—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罔顧民族情感劃定了一定會引發糾紛的疆界,結果導致德國、意大利與比利時不得不采取武力來贏得自由。這些國家獲得解放以後,仍然存在有爭執的地域威脅著和平。比如,意大利還想獲得被奧地利占領的一些地方。法國希望重新征服阿爾薩斯—洛林。在巴爾幹半島以及東歐的其他地方,還存在某些“痛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