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第2/2頁)

本書的被訪者,已經不再是這些八旗子弟本人,而是他們的後世子孫,他們經歷了從民國到抗日戰爭再到解放的幾個不同歷史時期,很多人離開了祖先定居之地,但無論他們走過千裏萬裏,前輩數代、十數代在京城的經歷,仍然在他們身上留下或深或淺的痕跡。他們的祖先在京城幾百年的生活中所磨煉出的獨特的價值觀、語言、舉止,以及與人交往的方式,都與其他城市、包括北京城南那些漢族居民迥異。所謂的京味兒文化,主要就體現在這些八旗後人身上。這裏還可以說得更明確些,那就是,八旗制度造成了這個族群獨特的生活方式,這種獨特的生活方式日久遂形成了獨特的文化,京味兒文化由此而產生,而這些旗人,正是京味兒文化的主要載體。這是我訪談時著力探詢,也是在本書中不惜篇幅予以呈現的部分。

本書收入的口述僅僅八篇,被訪者均為男性。將內城旗人後裔按照性別區分並各自成卷,是我編撰此書的一個嘗試,這使原先只是按居住的不同地域或不同人群所做的分類,呈現出了另一種樣貌,獨具特色的京味兒,在八旗的男性與女性身上,有不同的體現,這也可以理解為是同一個整體的兩個不同的側面,這兩個側面,幾百年來同處於八旗制度中,既相輔相成,又不可分割。

這兩部書以男女區分之後,也呈現出一些有趣的特點,簡言之,對於旗人婦女,我的訪談更關注的,是她們的人生經歷;而男人們的講述,則在人生經歷之上,更有關於“京味兒”文化的種種生動描述,吃喝玩樂、花鳥魚蟲、飲酒唱戲、鬥雞走狗、比拳摜跤、走會拜祭,無所不包,卻又與宅門的生活趣味迥異,這是本套叢書中最具“京味兒”內容的一部。

總之,盡管近年來社會性別研究在世界範圍內都頗受重視,在許多學者的努力之下,以往被隱藏遮蔽的女人世界的面紗,也正在被一點點地揭開,人們這時才發現,女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也是相當地復雜、豐富和多彩。然而,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的是,男性生活的範圍與女性相比,畢竟更為廣闊和豐富。他們擺脫了八旗制度的束縛之後,可供他們選擇的生活道路,也相對更多。這在本書選錄的八篇口述中,有著具體鮮明的呈現。我希望讀者從中可以看到,在八旗制度解體後,這個久居京城的超穩定人群的子孫們,是怎樣帶著共同的歷史印記,踏上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的。

乾隆十五年(1750年)北京八旗方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