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圓明園變成廢墟之後(第2/6頁)

定:您老祖後來找著他哥哥沒有?

李:找著了,我老祖的哥哥怎麽死的我就不知道了。後來還把他哥哥拉到家去,獻縣去埋的。但是每年我們家都到太監那兒給上墳,現在也不知道墳在哪兒了。我們家原來還有一個家族的大祠堂。

定:你們李家的祠堂?

李:對對。我們家搬到這兒來以後我老祖建的。

定:(問李)您老祖來找他哥哥的時候多大啊?

李:才二十幾歲,就是一八九幾年。一人來的,也沒媳婦,到這兒找了仨媳婦麽,正經娶的就一個媳婦,他傍的兩個,倆傍家兒的,都是在這兒娶的。人家有錢有勢嘛。過去來講呢,他也不娶到家裏,就是包的二奶三奶,而且還管終身,紀家姑奶奶是他媳婦,田家姑奶奶也是他媳婦,都是一家子,全都跟我們是親戚。

定:就是說福緣門四大戶,這四大戶裏你們三大戶是一家子。

李:啊,三大戶是一家子。後來還有馬家,是買的我們家的房。他們不是咱們本地人,他們是外頭經商,有了錢,在這兒買的地。

定:你老祖不是就一個正媳婦嗎?她是哪兒的?

李:估計她老家也是河北一帶的,不是獻縣的,不是從家帶來的,也是從這兒找的。圓明園呢,一家一家就這麽搬過來了。

定:就是說您老祖落到福緣門了,好多人就來投奔他了?

李:對對,百分之九十,基本上都是投奔我們家的。紀家和高家是分支,是分支過來的嘛,他們親戚,我們親戚,他們還有親戚呢。只要是老戶,全是親戚。

定:都是獻縣的?

李:都是河北的吧。基本上全是河北人,沒有外邊的人。我老祖沒解放呢就死了,我老祖挺勤勞的,窮人出身嘛,要飯出身。

(講陳家的事)

我這大爺(指陳克明)他們家,和我們家,這是好幾輩人的關系。我老祖在這兒成事的時候,我這大爺的爺爺,是他的第一任管賬先生。他們混得特好,跟把兄弟似的,是吧?

陳:那個,沒法形容,是世代同居的關系。我爺爺呢好耍錢,耍錢沒錢了得借錢啊,你爺爺就過來,說我告訴你,我拿鞭子我抽你!抽就抽兩下唄。

李:關系就這麽好。

陳:我爺爺啊是前清的過站秀才,他文筆好,你老祖呢,寫文章什麽的都是我爺爺寫。

定:您爺爺是什麽地方人啊?

陳:你問得太多啦。我們家啊,沒有原籍,為什麽沒有原籍啊?我曾祖父5歲讓人給賣到北京了,就跟北京學剃頭,完了有點兒手藝了,就這麽來的,這又扯出一支了。一解放人問他原籍是哪兒,他說你別問我啦,我就這兒生的(眾笑)。我奶奶都是這院兒生的。我今年都八十二了。我奶奶他們的老房子,那是蓋圓明園時候的工棚,那屋子一進門下去半米去,什麽意思?水漲船不高。這地老長,這房子長不了啦,就這麽樣形成的。

李:我們一共養了最多19個長工,我媽是天天給他們做飯。我媽說那會兒鬥地主,說你老祖這地主啊根本就不應該鬥,他屬於善人。鬥什麽?他沒有剝削誰,沒有。他受苦出身吧,有了錢,都顧及街坊四鄰的。我們那兒的人差不多都靠他給救濟過,只要來了沒飯沒錢的就都在這兒吃飯,過年過節要沒有白面他挨家兒送。後來人講話,其實我老祖說一句不用心的話,就救了好幾家人。到“文化大革命”呢,也挺逗的,“文化大革命”的時候他早死了,可還有人說,說沒有他就沒有我們吃飯的地兒,沒有住的地兒,有了他才救活我們全家。他就有一點不好,護孩子,我爸跟人打架去,只要被人打了,我老祖拉著就找人家去。別的沒有什麽看出他壞。說過去地主吃什麽啊?天天兒也是清水窩頭。也就是過年過節吃頓白面,也沒享著什麽福。

定:還是生活習慣。

李:不是,還是窮,那時候地主也沒錢。

定:那麽多地他怎麽會窮呢?

李:只有地,他沒有錢啊,就有糧食。那會兒的人傻,他不知道掙錢,而且那會兒扛長活的,他也不是為了要錢,他只要幹了一年了給他糧食,管吃,管住,最後給他介紹一對象給他成家,齊了。過去人不講究錢。

到最後呢,弄得我們家的地是最少的。

定:為什麽呢?

李:因為我爺爺好吃懶做到最後什麽都不幹啊。我爺爺是有錢以後出生的,可不是八旗子弟似的。我老祖這一輩子就倆兒子,還三個姑娘。(問陳)我的爺爺,還有我的二爺,都不是一個媽生的吧?

陳:這叫我怎麽說呢?你二爺跟田××的爸爸是一個媽生的。要說正統,是你們這支正統。有一次他們那支使壞啊,你老祖犯了脾氣要拿鍘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