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佟生口述(第2/7頁)

王:我太姥爺那會兒在南皮挺厲害,武功厲害,在南皮教了一幫弟子。像張之洞的貼身侍衛叫大根,那不是他侄子嘛,他侄子一直跟著他(指張之洞),這都是從我太姥爺那兒教出來的。王家跟張家都是15代以前的老輩了,都是從山西洪洞搬到通州漷縣,從通州漷縣就搬去(南皮)。

定:您說的王家就是你們家?

王:對。像王懿榮注181這都是我們親戚。因為河北都連著呢。像鹿傳霖注182,他不也是軍機大臣嘛。張之洞、王懿榮他們這些都是親戚。我們那個家族一個是武功特別厲害,再一個都是開錢莊的。那時候張之洞也好,沒有民間這些錢支持你,你幹什麽呀?光靠那點兒俸祿,也幹不成事兒。

定:那後來您太姥爺就留在那兒種地了?

王:對,就在那兒種地。

定:是不是不止他一個,好多侍衛都在那兒種地了?

王:還有幾個是從故宮那邊過來的,都是河北的,有獻縣的,太監,在宮裏他歲數小啊,沒有安排啊,所以都上這裏種地來得了。1903年到1904年大批人撤了以後,在圓明園裏最後留下的是四個太監,其中第一就是我這個太姥爺,他進得早,1902年就來了。另外還一個孟太監,好像就住在福海西沿兒,雙鶴齋那兒吧,注183他歲數小點兒,來的時候二十幾歲吧,進的這園子。還一個周太監,他在小宋(指宋會強)他們家的東邊一點兒。

定:小宋家不就是福緣門那兒嗎?

王:福緣門東邊,屬於新宮門,因為他那會兒也要走,後來不是沒走麽,他們是獻縣的人。後來包括到民國的時候,護園,打那些土匪什麽的,(那些土匪)搶圓明園的東西嘛,都是他們這幫人。還有一個李太監,李太監是住在北邊,一共是四個太監。

定:這四個太監的事您是聽誰說的?

王:我爸爸那時候就說啊。

定:他們這些太監都有後人?

王:……都有後人。但是後人不一樣。像李家跟孟家啊,都勾著,包括插兒他們家……

定:插兒是誰?

王:他名字叫周某某。為什麽把周家弄過去?因為我太姥爺他進宮以後,就拜周太監為師傅,人家在宮裏時間比較長,我那太姥爺得管人家叫師傅啊。(溥儀出宮以後)他一看這怎麽辦,得先把師傅照顧好啊,所以就把師傅他們家弄了過來,讓他們種了塊地。周某某他們家那是純太監,沒有後,他爺爺是太監抱的義子。

定:他們是什麽地方的?

王:也是獻縣的。那時候不是有120畝地嘛,靠西邊的這一片地離家比較近,就交給周家來種,然後把那好房子讓給他師傅一家住。那時候紫碧山房的房子好著呢,我太姥爺去的時候,好像最早的老房就剩了9間。讓給人家4間,剩了5間房子。

福海那兒啊,當時也算一個村了,後來為什麽劃分生產隊的時候單作一個隊啊,就在雙鶴齋這一片這兒,也算一村,就是孟家、周家、李家。這三大家兒。

1902到一九二幾年,圓明園裏沒多少人。後來就陸陸續續地……什麽南皮的、獻縣的、高陽的,注184都是這幫人進了圓明園了。那時候到民國,特別亂的時候,為什麽民國最亂?皇帝都給轟出宮了,園子就沒人管了。真正他們進來的時候都是1937年以後了,鬧日本嘛,當時整個國民黨和日本打的時候,先打的河北,河北人到處跑,就跑北平去吧,跑到北平到哪兒能躲起來?就跑到圓明園裏頭了,在那個期間進來的。到1938年進圓明園的就100多戶。

定:日本人沒進圓明園?

王:日本人沒進。後來進圓明園的人就不好說了,(一九)五幾年又進去一批人。

邢新欣(以下簡稱邢):當時進去的這部分人都是什麽人?

王:大部分是比較窮的……

定:那就比你們晚多了。

王:他們比較晚。我們家是最早的。因為當時圓明園不讓進哪,進不去啊。原來孫中山跟皇室簽的那協議,說這園子包括皇宮是任何人不能進的。園子還是皇家的園子,皇宮還是皇帝跟那兒住。政府這邊是變了,特別是袁世凱以後打起來了,亂了。完了以後像張作霖從東北跑到北京來了,奉系跟直隸這邊打啊,這一打,像王懷慶注185他們都屬於軍閥。軍閥怎麽著?有的建自己的園子,有的修自己的碉堡。為什麽現在圓明園裏頭有幾個碉堡。

定:王懷慶?

王:達園。那園子是拆圓明園裏好多東西蓋的。

邢:就從圓明園外頭進去的還是?

王:從河北。這一批是面兒比較大的一批。

邢:這些是您父親講的?

王:對。這些都是我父親我母親講的。我們家住的正好是紫碧山房正殿,因為它從中不是有條河嘛,這個河,登山有山道,我們家是在山道的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