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一 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第3/4頁)

勾踐去世,兒子王闗與繼位。王闗與去世,兒子王不壽繼位。王不壽去世,兒子王翁繼位。王翁去世,兒子王翳繼位。王翳去世,兒子王之侯繼位。王之侯去世,兒子王無瞗繼位。

越王無疆的時候,越國興師向北討伐齊國,向西討伐楚國,與中原諸侯爭雄。在楚威王的時候,越國向北討伐齊國,齊威王派人對越王說:“越國不討伐楚國,大則不能稱王,小則不能稱霸。估計越國所以不去討伐楚國,是因為得不到晉國的援助。韓、魏兩國本來就不會攻打楚國。如果韓國攻打楚國,它的軍隊會覆滅,將軍會被殺,那樣葉和陽翟就危險了。如果魏國攻打楚國,它的軍隊會覆滅,將軍會被殺,那樣陳和上蔡就不安全了。所以韓、魏二晉追隨越國,就不至於軍隊覆滅、將軍被殺,汗馬之勞也不會出現。你為什麽重視得到韓、魏兩國的幫助呢?”越王說:“我們要求韓、魏兩國的,不是讓他們整兵與楚國互相攻殺,更何況攻城圍邑呢?我們希望魏軍聚集在大梁城下,希望齊軍在南陽、莒地練兵,聚集在常、郯一帶,這樣,方城以北的楚軍就不敢南下,淮河、泗水的楚軍就不敢東進,商、於、析、酈、宗胡等中原通道以西的楚軍,不足以防禦秦軍,江南地區和泗水流域的楚軍不足以對付越軍。若能這樣,齊、秦、韓、魏四國就會在楚國實現自己的願望,這樣,韓、魏兩國不戰就可以得到土地,不耕種就可以收獲。現在不這樣做,韓、魏兩國卻在黃河、華山之間練兵陳軍,被齊、秦兩國所利用,所期待的韓、魏兩國如此失算的部署,怎麽能靠它們稱王呢!”齊國的使臣說:“僥幸越國還沒有亡!我不敬佩他們使用智謀,他們就像眼睛一樣,可以看清楚毫毛,卻看不見自己的睫毛。現在大王知道韓、魏兩國失策,卻不知道越國的過錯,這就是剛才說的毫毛與睫毛之間的‘目論’了。大王期待於韓、魏兩國的,並不是讓它們建立汗馬功勞,也不是和它們聯兵結盟,只希望它們分散楚國的兵力。現在楚國的兵力已經分散了,何必等待韓、魏兩國幫助呢?”越王說:“怎麽辦?”齊國的使臣回答:“楚國的三位大夫已經擺開他們的軍隊,向北圍攻曲沃、於中,直到無假關,戰線長達三千七百裏,景翠的軍隊集結在北部的魯國、齊國及南陽一帶,楚國兵力的分散,還有比這更大的嗎?況且大王所要求的,是使晉、楚相鬥,如果晉、楚不鬥,越國就不出兵,這就是知道兩個五而不知道十了。這時不進攻楚國,因此我知道越王從大處說不足以稱王,從小處說不足以稱霸。再說,讎邑、龐邑、長沙,是楚國的產糧地區;竟澤陵,是楚國的木材產區。越國出兵打通無假關,這四個城邑就不能再向楚國進獻糧食和木材了。我聽說,想稱王盡管沒有成功,但還可以稱霸。然而不能稱霸的,是因為失去了王道。所以希望大王轉而進攻楚國。”

於是越國就放棄攻齊轉而攻打楚國。楚威王出兵迎擊越軍,大敗越軍,殺死越王無瞗,奪得原吳國的全部土地,一直到浙江岸邊,向北在徐州打敗齊軍。越國因此分崩離析,各位族子爭立,有的稱王,有的稱君,分散在江南沿海一帶,臣服朝拜於楚國。

這以後第七世,到閩君搖,幫助諸侯推翻秦朝。漢高帝劉邦又封搖為越王,讓他供奉越國的祭祀。東越,閩君,都是越國的後代。

範蠡侍奉越王勾踐,完全是勞苦自身,戮力同心,幫助勾踐深謀遠慮二十多年,終於滅掉吳國,洗雪了會稽的恥辱,越軍向北渡過淮河,逼近齊、晉兩國,向中原各國發號施令,尊崇周室,勾踐稱霸,範蠡號稱上將軍。返回越國後,範蠡認為威名之下,很難長久安居,而且勾踐的為人,可以和他同患難,很難和他同安樂,寫信辭別勾踐說:“我聽說君王有憂,臣子就該勞苦分憂,君主受辱,臣子就該死難。從前君王在會稽受辱,我所以不死,是為了報仇雪恥。現在已經洗雪了恥辱,請懲罰我在會稽使君王受辱,叛我死罪。”勾踐說:“我將和你分享越國。不然的話,就要懲罰你。”範蠡說:“君王下達你的命令,臣子實現自己的意志。”就裝上他的輕便珍寶珠玉,私自和他的隨從乘船飄海離去,再沒有返回越國。於是勾踐為了表彰範蠡,把會稽山作為他的封邑。

範蠡飄海到達齊國,改名換姓,自稱鴟夷子皮。在海邊耕作,吃苦耐勞,努力生產,父子治理產業。住了沒有多久,積聚的財產達到幾千萬。齊國人聽說他賢能,請他做丞相。範蠡嘆息說:“當百姓積聚千金,當官做到丞相,這是普通百姓能達到的頂點了。長久享受尊名,不吉祥。”於是交還相印,散發全部家產,分給朋友和鄉親,帶著貴重的珍寶,秘密離去,到陶地定居。他認為陶地是天下的中心,交易的道路暢通,做生意可以致富。於是自稱陶朱公。又約定父子耕種、畜牧,賤買貴賣,等待時機轉賣貨物,以求獲取十分之一的利潤。沒有多久,就積聚財產累計達到萬萬。天下的人都稱道陶朱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