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八 陳涉世家第十八(第3/4頁)

陳勝稱王共六個月。稱王後,以陳縣為張楚的都城。曾經和他一塊傭耕的舊友聽說他當了楚王,來到陳縣,敲打宮門說:“我要見陳涉。”宮門令要把他捆綁起來。經他反復申辯,才放了他,但仍不肯為他通報。等到陳王出宮時,他攔路呼叫陳涉的名字。陳王聽到了,才停車召見他,上車一同回宮,進入王宮,看見殿堂房屋、帷幕帳簾後,客人說:“夥頤!陳涉王的宮殿高大深邃啊!”楚人稱多為“夥”,所以天下流傳開,“夥涉為王”這句話,就是從陳涉開始的。這位客人進進出出越來越隨便放肆,常跟人談論陳勝的往事。有人對陳王說:“這位客人愚昧無知,專門胡說八道,有損於你的威望。”陳王就把這位客人殺了。陳王的故友知交都自動離去,從此就沒有人親近陳王了。陳王任命朱房為中正官,任命胡武為司過官,專門督察群臣的過失。將領們攻城略地,回陳縣復命時,稍有不合他們的命令,就抓起來治罪,以苛刻作為對陳王的忠誠。凡是跟他們關系不好的人,有錯不交有關部門審理,就擅自懲治。陳王信任他們,將領們因為這個緣故不親附陳王,這就是陳王所以失敗的原因。

陳勝雖然已經死了,但他所封立、派遣的王侯將相終於推翻了秦朝,是由於陳涉首先起義反秦的結果。漢高祖時在碭縣為陳涉安置三十戶守墓,至今仍按時殺牲祭祀他。

褚先生說:地形險要阻塞,是用來固守的;軍隊裝備和法規制度,是用來統治百姓的。但這些未必保險可靠。先王以仁義為治國的根本,而把堅固邊塞和制定法規制度視為枝葉,難道不是這樣嗎?我聽賈誼的評論說:

秦孝公占據殽山、函谷關的堅固天險,擁有雍州地區,君臣牢固把守,以窺視周朝的政權。大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全國的意志,並吞八方邊遠地區的決心。在這個時候,商鞅輔佐他,對內建立法律制度,致力於耕織生產,修整攻守的裝備;對外推行連橫而挑唆諸侯國互相爭鬥。於是秦國輕易地就取得了黃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孝公死後,惠文王、武王、昭王繼承舊業,遵循先人的遺策,向南奪取漢中,向西占領巴蜀,向東割取肥沃的土地,獲得地勢險要的郡縣。諸侯們恐懼不安,相會結盟而謀劃削弱秦國。他們不惜以珍器重寶和肥沃的土地,用來招攬天下的賢人。締結合縱盟約,互相關照,一致對秦。在這個時候,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君,魏國有信陵君,這四位公子,都很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敬賢人而重用人才。他們相約以合縱對抗秦國的連橫,聯合韓、魏、燕、趙、宋、衛、中山等國的軍隊。於是六國的人才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為他們出謀劃策;有齊明、周最、陳軫、邵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溝通他們的意見;有吳起、孫臏、帶他、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統率他們的軍隊。曾以十倍於秦的土地,百萬大軍,仰望函谷關而進攻秦國。秦國打開關門誘敵深入,九國的聯軍卻退逃而不敢前進。秦國沒有耗費一根箭鏃,而天下的諸侯就已經疲憊不堪了。於是合縱瓦解,條約破壞,各國爭相割地賄賂秦國。秦國有充裕的力量來制服疲憊的諸侯國,追擊逃亡敗退的諸侯兵,殺得他們伏屍百萬,流的血把大盾牌都漂浮起來了。秦軍趁有利的形勢,方便的時機,宰割天下,分裂各國的領土,於是強國請求臣服,弱國前來朝拜稱臣。

延續到孝文王、莊襄王,他們在位的時間很短,國家沒有什麽事。

等到秦始皇的時候,他發揚六世的余威,揮動長鞭而駕馭天下,吞並東西二周,滅亡各諸侯國,登上皇帝寶座控制全國,手執刑杖以鞭笞天下的百姓,聲威震懾四海。向南奪取百越地區,設為桂林和象郡,百越的君長低著頭,用繩子拴住脖子,聽命秦朝下級官吏的處置。於是派蒙恬在北邊修築長城作為防守的屏障,驅退匈奴達七百余裏,致使胡人不敢南下牧馬,士兵也不敢舉弓報怨。於是廢棄了先王的治國道術,焚燒了諸子百家的著作,以使百姓愚昧無知。拆除六國的名城大都,誅殺豪傑英俊,收繳天下的兵器集中到鹹陽,熔化刀槍劍等兵器,澆鑄成十二個銅人,以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能力。然後依憑華山作為城墻,憑借黃河作為護城河,依據億丈高的城墻,下臨無底深的河道作為堅固的屏障。良將強弩,把守住險要的地方,忠實的臣子和精銳的士卒,裝備著鋒利的兵器,盤問過往的行人是誰。天下已經平定,在始皇的心裏自以為關中的堅固,金城千裏,是子子孫孫萬世當皇帝的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