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晉楚的拉鋸戰

【晉悼公上任的三把火】

國不可一日無君。公元前573年春天,欒書和荀偃殺死晉厲公後,派荀罃、士魴(fáng,士會的小兒子)為使者,前往雒邑迎接孫周回國繼承君位。

這一年,孫周剛滿十四歲。他隨荀罃和士魴來到清原,在那裏接見了前來迎接的晉國群臣。

“你們是來迎接我的嗎?這真是太好了,我做夢都沒想到竟然有這樣的福氣啊!不過話又說回來,事情發展成這樣,難道不是因為上天在眷顧我嗎?”孫周呵著白氣,不斷搓著手,興奮地說。

群臣都面面相覷,表面上不說,心裏都在想:這話說得可真有意思,什麽上天眷顧?明明是咱們這些卿大夫眷顧你,否則的話,你還是老老實實呆在雒邑當你的門客吧!

孫周似乎看出了大夥的心思,微微一笑,問了一個問題:“諸位大夫,一個國家為什麽要有君主?”

“這……”大夥沒摸清楚孫周的套路,不敢胡亂回答。

“所謂君主,就是發號施令,代表天子來管理國家的。如果立了君主,又不聽他的號令,那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你們擁立我為君,我很感謝。但是醜話說在前頭,既然要我當這個國君,就得聽我的號令,不許有絲毫馬虎。否則的話,我現在就回雒邑去,過我的安閑日子。”

後人評價孫周,認為他這一露面,就表現出成熟的政治智慧:第一,君權神授,我孫周之所以能夠當這個國君,是上天的意旨,不是你們這些卿大夫賦予的,這是個合法性的問題,必須先界定清楚,你們不要居功自傲;第二,既然要我來當這個國君,就得把我當國君對待,令行禁止,服從我的管理。如果想把我當作提線木偶,對不起,沒門!

群臣聽了,戰戰兢兢地拜倒在地上,說:“迎接您當國君,自然是要聽從您的號令,這是晉國上下共同的願望,誰敢不唯命是從?”

得到群臣效忠的保證後,孫周才從清原動身,抵達首都新田。但他並不急於掌權,而是先做了三件事:

第一,入城之前,先與以欒書為首的卿大夫舉行盟誓,宣布繼任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悼公;

第二,進城之後,在大夫伯子同家借住了十天,齋戒沐浴,然後到武宮(晉國的宗廟)祭祀祖先——當國君是件大事,必須到列祖列宗那裏備個案;

第三,驅逐晉厲公的外嬖夷羊五等七人。

二月初一日,晉悼公進入朝堂,正式行使國君的權力。一上朝就宣布了九條新政:一、向百姓布施財物,提高民眾的幸福指數;二、免除民眾拖欠的賦稅,減輕人民負擔;三、起用晉厲公時期被打壓的朝臣,撥亂反正;四、救濟災民,解決底層民眾的燃眉之急;五、禁止奢侈浪費,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六、調低賦稅額度,爭取士大夫階層的支持;七、寬容有罪責的人,提倡以德治國;八、節省公室開支,艱苦樸素,從自己做起;九、以糧為綱,農忙季節不發動農民參加戰爭或國家建設。

以上九條,為《左傳》所載。《國語》的記載與之類似,但是特別加上了一條:但凡年過七十的國民,晉悼公都親自接見他們,尊稱他們為祖父,並且說“不敢不接受您的教誨”。說句題外話,那年代活到七十歲的人有如鳳毛麟角,而且就算活到那個年齡,也基本上是又聾又瞎又啞,不太可能長篇大論,喋喋不休,所以咱們不用擔心晉悼公的耳朵聽出老繭。

接著是大規模的人事調整。

首先是任命魏锜(qí)之子魏相為下軍元帥。任命理由是:“邲之戰中,魏锜在下軍輔佐荀首,俘獲了楚國的公子谷成,殺死了連尹襄老,後來晉國才得以用公子谷成和連尹襄老的屍體換回被俘的荀罃。鄢陵之戰中,魏锜射中了楚共王的眼睛,為晉軍的勝利立下首功,自己卻被楚將養由基射死。魏锜勞苦功高,他的子孫卻不在顯位,這是不合適的。”

其次是任命士魴為新軍元帥。任命理由:“士魴是士會的小兒子、士燮(xiè)的同胞弟弟。士會修訂法令,整頓秩序,晉國才有安定的局面,他制訂的規章制度到今天仍然在實施;士燮勤勤懇懇為國操勞,將諸侯牢牢團結在晉國周圍。任命士魴為卿,也是為了讓士氏宗族繼續發揚光大。”

又任命魏顆的兒子魏頡(jié)為新軍副帥,輔佐士魴。任命理由:“輔氏之戰中,魏顆憑借自己的英勇擊退秦軍,俘獲了秦國的大力士杜回,這一功勛被鐫刻在先君景公的鐘上。魏顆的功勞使得秦人不能得志於晉國,他的兒子不可不用。”如果沒記錯的話,魏顆戰勝杜回,並非由於英勇,而是靠了鬼魂相助。瞧瞧,做一回好事,自己保命,還蔭及子孫,這多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