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秦趙長平之戰(第2/9頁)

馮亭到任後,也不願意投降。他和手下官吏商量:“太行山通道已經被秦軍切斷,上黨守是守不住了。秦國與韓國世代為敵,要我們投降秦國,實在是不甘心,不如投降趙國。趙國得到了上黨,秦國必然將矛頭對準趙國。到那時候,趙國肯定會和韓國聯合,魏國也會奮起抗擊秦國的侵略。三晉聯合起來,就算秦國再強大,我們也可以與之抗衡。”

大夥都同意馮亭的意見,於是派使者前往邯鄲,送了一封信給趙孝成王,說:“韓國守不住上黨,已經決定割讓給秦國。但是上黨軍民都不願意接受秦國統治,甘當趙國子民。現上黨有十七座城池,我等願意全部無償奉獻給大王,請大王笑納。”

說來也是天意,就在馮亭的使者抵達邯鄲的前一天晚上,趙孝成王做了一個夢。他夢見自己穿著左右兩種不同顏色的衣服,乘著一條龍飛上了天,但是在半空中又掉了下來,摔在一片堆積如山的金玉之上。

早上醒來,他將史官召來解夢。史官說:“夢見穿兩種顏色的衣服,象征國家殘破。乘飛龍上天而中途墜地,象征有空名而無實利。金玉堆積如山,象征國家將有憂患。”

正說著,馮亭的使者就到了。

趙孝成王聽說可以白得十七座城,又高興又緊張。當時趙奢已死,藺相如多病,廉頗帶兵駐守邊境,朝中大事,只能問他的兩個叔叔——平原君趙勝和平陽君趙豹。

趙豹的意見是,天上不會掉餡餅,世界上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無緣無故接受韓國的十七座城池,必定會惹來災禍。趙豹只是沒有明說,你把秦王快要到嘴的一塊肥肉拿走了,他會善罷甘休嗎?

平原君則認為可以接受:“白得一郡,何樂而不為?”

趙豹說:“白得?秦國人費了幾年力氣才切斷太行山道,眼看上黨就要到手,我們卻橫刀奪愛,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上黨,你認為真的可以白得?這分明是韓國人的計謀,想把禍水引向趙國。”

平原君說:“就算是那樣,我們也不用害怕。秦國為了打上黨,已經搞得筋疲力盡,而我們坐享其成,以逸待勞。即使秦軍來攻,還是我們的勝算大。”

趙豹冷笑了一聲:“你是到過秦國的,應該知道趙國與秦國的差距。秦人令嚴政行,賞罰分明,怯於私鬥而勇於公戰。前方將士拼死打仗,後方百姓通過河渠運送糧食支援前線,整個國家協調一致,因而總是能夠取得勝利。以目前的形勢,趙國自保還可以,與秦國爭利,恐怕勝算不大。”

趙豹的意見是正確的。然而辯論的結果,是平原君獲勝。趙孝成王於是發兵去接收上黨,並封馮亭為華陽君,仍任上黨郡守。

據說,馮亭接到趙孝成王的命令,非常傷感,曾經這樣說道:“我可真不忍心出賣國家的領土來換取自己的俸祿啊!”不過傷感歸傷感,他已經成功地達到了自己的預期目標——將趙國拉下了水。

長平之戰

上黨落入趙國之手,是秦國始料未及的,但是秦國處理這件事的方式,卻是有條不紊。

首先是找韓國的麻煩。上黨是你答應要割讓給我的,現在卻變成了趙國的,這事該怎麽算?你別說馮亭是臨時工,就算馮亭真是臨時工也不會改變這件事的性質——事實就是,你違反了承諾,你要擔責任。

韓桓惠王無言以對。這件事確實不是出自他本人的意願,然而上黨山長水遠的,馮亭非要這麽幹,他也只能幹瞪眼。現在好了,秦國人找上門來了,等著挨刀子吧!

果然,公元前261年,秦國派兵進攻韓國,攻克緱氏、綸兩城,然後撤兵而去。這其實是警告性的進攻,是在告誡韓國人,當我們進攻趙國的時候,你們不要在後面給我使壞。

與此同時,秦昭王以王龁(hé)為大將,率領二十萬大軍進攻上黨。馮亭抵擋不住,率領上黨軍民敗退趙國。趙孝成王命廉頗率軍進駐長平(今山西省高平),一方面接收上黨敗軍,一方面修築壁壘,準備防禦秦軍入侵。

同年四月,王龁移師攻趙,直逼長平。至此,戰國史上最為慘烈的長平之戰拉開序幕。

秦軍來勢洶洶,見面第一仗,就斬殺了一名趙國裨將。六月,秦軍又攻破趙軍兩座營壘,斬殺四名尉官。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廉頗抓緊修築壁壘。七月間,王龁又發動一波攻勢,攻破了趙軍兩座壁壘,斬殺兩名尉官,將長平以西的壁壘全部攻占。

但是,王龁的攻勢到此也就為止了。再往前,就是廉頗花了半年時間精心修築的長平防線,沿著長平城兩側的高山,延綿五十余裏。無論秦軍如何挑釁,趙軍就是堅守不出。而且從國內趕來支援長平的趙軍越來越多,到這年八月,廉頗手下的人馬已經多達四十萬,超過了對面秦軍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