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發財捷徑一:出賣國家(第4/4頁)

漢水南岸,楚成王親率楚國大軍,也紮下大營。除了楚國本國的四百乘戰車,又從南聯盟國家緊急征調兩百乘戰車,共計六百乘戰車,扼守南岸。與此同時,鬥廉兄弟正率領四百乘戰車火速趕來增援,很快,南聯盟就將在戰車數量上處於優勢。

南北戰爭,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齊桓公和管仲,楚成王和子文,同一個時期最出色的兩對搭档。

齊桓公是準備南渡的,他堅信齊國率領的聯合國軍所向無敵。南面,楚成王有同樣的想法,他認為八百乘戰車的楚軍不會有對手,對面的齊軍雖然生猛,但是算上衛國的戰車,齊軍只有四百乘戰車,其余五個諸侯國的戰力不敢恭維,只有鄭國軍隊和魯國軍隊還算馬馬虎虎過得去。

就在兩國君主準備開戰的同時,兩國總理卻不這麽想。

對於管仲來說,偷襲失敗實際上就意味著戰爭結束,現在要做的是如何體面收場。對於從來沒有交過手的齊軍和楚軍來說,誰勝誰負難以預料。楚國地大人多,地形復雜,即使聯合國軍取勝,也無法消滅楚軍;相反,如果戰敗了,齊國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聯合國就會立即崩潰。權衡利弊,管仲決定不冒這個險。

對於子文來說,齊國是個強大的對手,齊國也遠比楚國富庶。如果開戰,楚國就算勝了,但是從此結怨齊國,今後必然征戰不斷,楚國的國力將無法支撐。如果輸了呢?聯合國軍長驅直入,楚國就有亡國的危險。權衡利弊,子文也決定不能打。

就這樣,聯合國軍和南聯盟在漢水兩岸值持一個多月,從春天到了夏天。

“秋天之前一定要結束。”管仲和子文都這樣想,看看天氣涼起來,士兵們要回家收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