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治大國如演小戲(第3/4頁)

不過,司馬後來成為軍中執法官的名稱。

王室共有六軍,也就是中央軍,六軍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隊,屬於王室直屬護衛部隊。這個軍由周王親自指揮,比其他的軍多一個師,所以這個軍又稱為六師,共計一萬五千人。不過,到了東周時期,王室的人力財力都不足,早已經無法支撐六軍,從三軍、二軍到最後連一軍也湊不齊了。

諸侯軍隊的編制最多三軍,依照爵位高低和國家大小確定,譬如齊國和魯國都是三軍編制,也就是說最多三萬七千五百人的軍隊。而這些軍隊在戰爭時期必須聽從王室的調動,也就是地方武警部隊的意思。通常的小國,就只給一軍的編制。

晉國只得到了一軍的編制,也就是中央承認的正規軍只有一萬二千五百人。對於晉國來說,這點編制實在太少。好在現在王室也管不了那麽寬,你不給編制,老子自己給編制。

晉獻公決定,晉國軍隊擴充為二軍。上軍在絳,由獻公親自擔任主帥;下軍在曲沃,主帥則是申生。

兩軍成立,獻公宣布:準備出征。

【敏銳的士蒍】

表面上看,申生現在拿到了軍權,至少是一部分軍權,今後還可能拿到全部的軍權。似乎獻公這樣做是為了鞏固申生的實力和地位,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有人發現了一個不祥的預兆。誰這麽聰明?士蒍。

士蒍是個很敏銳的人,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有很高的政治敏感度。同時,他也是死硬的太子黨。

“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就應該一門心思等著繼承君位,怎麽能有官位?現在國君分封給他土地,還給他安排了官職,這是把他當外人看待啊。不行,我要向主公進諫。”士蒍當時就看出了問題,他決定去糾正獻公。

於是,士蒍來見獻公。

“太子是國君的接班人,而您卻讓他去統領下軍,恐怕不合適吧?”士蒍開門見山,直接表達自己的反對意見。

“下軍,就是上軍的副職。我統領上軍,申生統領下軍,有問題嗎?”別說,獻公說得也有道理。

“下不可以作為上的副職。”

“為什麽?”

“正副職的關系就像人的四肢一樣,分成上下和左右,用來輔助心和目,所以才能經久使用而不勞倦,給身體帶來好處。上肢的左右手交替舉物,下肢的左右腳交替走步,輪流變換,用來服務於心和目,人所以才能做事,節制百物。如果下肢去引持上肢,或者上肢去引持下肢,就不能正常地輪流變換,破壞了四肢與心和目的協調,那人就反而要被百物牽制,什麽事能做得成?所以古代組建的軍隊,有左軍有右軍,缺了可以及時補上,列成陣勢後敵方不知道有缺口,所以很少失敗。如果以下軍作為上軍的副職,一旦出現缺口就不能變動補充,失敗了也不能補救。所以變亂軍制,只能侵淩小國,難以征服大國。請國君三思!”士蒍說了一通。說句良心話,說服力確實不強,似乎是在說不能叫上軍下軍,應該叫左軍右軍。

估計,士蒍是有所顧慮,有些話不敢直說。

獻公早就聽膩了,等他說完,擺擺手說:“申生是我的兒子,我已經為他編制了下軍,用不著你操這個心。”

“可是,太子是國家的棟梁。棟梁已成,卻讓他帶兵,不也危險嗎?”士蒍還不甘心,換個角度繼續說。

“減輕他的責任,雖然有危險,會有什麽害處,嗯?”獻公明顯不高興了,對話結束了。

得,士蒍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走了。

在晉獻公那裏碰了壁,士蒍很沮喪,不過他是一個善於反思的人。

他做了一個基本的分析。首先,獻公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原本不會傻到讓申生做下軍主帥這個程度。即便是獻公一時糊塗犯了錯誤,那麽自己的一番進言應該讓他醒悟過來。可是如今獻公不僅沒有醒悟,反而對自己的忠言非常不耐煩。這說明了什麽?

“太子不能繼承君位了。”士蒍很快得出了這個結論。他確實是一個聰明人。

現在士蒍有些緊張了,根據歷史經驗,站得越高摔得越重,太子被廢就相當於從山峰上被推下來,安全著陸基本不可能,被廢往往就意味著被殺。

連夜,士蒍偷偷來到了太子府,夜會申生。

“公子,快逃命吧。”士蒍一把拽住申生,就讓他逃命。

“逃命?士大夫,說笑吧?”申生吃了一驚,隨後笑一笑,他以為士蒍跟他開玩笑。

“公子啊,主公改變了你的職位卻不考慮你的困難,減輕了你的責任卻不擔心你的危險,主公既已存異心,公子又怎能繼承大位呢?你出征若能成功,將會因為得民心而被害;若不成功,也會因此而獲罪。無論成功與否,都沒有辦法躲避罪責。與其辛辛苦苦出力而得不到你父親的滿意,還不如逃離晉國的好。這樣你父親得遂其願,你也避開了死亡的危險,而且將獲得美名,做吳太伯,不也很好嗎?”士蒍又是一通分析。說句良心話,這次的分析十分透徹,筆者聽了都想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