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自投羅網

宋襄公十二年(前639年)春天,宋國鹿上(今山東省曹縣東北部),宋襄公邀請了楚成王和齊孝公參加天下領導人峰會。

春暖花開,春意盎然,春風拂面,春情萌動。總之,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

宋襄公很得意,能夠同時請動楚國和齊國兩國君主,這本身就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

齊孝公為什麽肯來?因為他欠了宋襄公的大人情,不好意思不來。

楚成王為什麽來?也是因為欠了人情?當然不是。他只是想來看看,看看中原大國究竟是個什麽樣子。

【鹿上之會】

在座次安排上,宋襄公耍了個小心眼。那時候還沒有“排名不分先後”的說法,也沒有圓桌給大家開圓桌會議,更沒有按字母或者按筆畫排名的說法。從齊桓公那時候開始,除了齊老大之外,其余的國家還是按照爵位排名的。所以,作為東道主,宋襄公決定按爵位排名。

宋國,公爵;齊國,侯爵;楚國,子爵。

現在的排序是:宋老大,齊老二,楚老三。

宋襄公厚著個臉皮坐上了第一把交椅,齊孝公坐第二把交椅倒也無所謂,反正自己也沒心情爭什麽盟主。楚成王坐在了第三把交椅上,心情可想而知。

“讓老子當小三?”楚成王一股無名之火壓在心頭,沒辦法,就算楚國強大,可是如今在人家的地盤上,吃蒼蠅也只能咽下去了。

宋襄公看齊孝公沒意見,楚成王似乎也無所謂,心中暗暗高興。

三國君主互致問候以後,就當前國際國內焦點話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一致認為,三方應該發揮各自的影響力,為世界和平作出貢獻。

第二天,按照慣例,三國領導人要登壇歃血為盟。

歃血為盟,宋襄公又搶了個頭名。不僅執了牛耳,而且第一個歃血。那感覺,跟拿了奧運冠軍沒什麽區別。

這一次,宋襄公給了楚成王一個面子,給他排在了第二位,齊孝公第三位。這下好了,楚成王依然不高興,齊孝公也不高興了。

歃血為盟之後,宋襄公的信心更足了。於是,正事提上了桌面。

“楚王、齊侯,如今我們三強結盟,可以說是天下諸侯的福音。現在,我想繼承齊桓公的遺志,把天下諸侯團結在一起。你們看,秋季的時候咱們召集天下諸侯在盂(今河南省睢縣)召開聯合國大會怎麽樣?”宋襄公提議。那兩位一聽,知道老宋想當盟主了。

“好啊,我支持。”楚成王第一個支持,態度之積極出人意料。

“齊老弟,你怎麽看?”宋襄公問齊孝公。

齊孝公是個聰明人,他看出來宋襄公想當盟主了,他也知道楚成王這些天很不高興。那麽,為什麽楚成王現在這麽積極?這裏有鬼。

“我沒問題,宋哥怎麽說,我就怎麽做。”齊孝公滿口答應,答應了再說。

基本上,現在楚成王和齊孝公都準備看熱鬧,看看宋襄公怎麽整這個盟會。

“不過,這麽大的事情,老哥我一個人弄不了,要麻煩兩位,通知各自麾下的諸侯參加。”到了這個時候,宋襄公提出這個要求了。

齊孝公一聽,你不是牛嗎?你自己請啊。

“宋哥,你看,齊國這幾年挺亂,沒什麽號召力了,我那邊的國家,你發通知比我好使,您就自己來吧。”齊孝公推了,他估摸著,楚成王也要推掉。

可是,齊孝公錯了。

“好,陳、鄭、蔡、許、曹這五個國家包給我了。”出乎意料,楚成王爽快得驚人。

“太好了,一言為定。”宋襄公更高興了,只要楚國肯出面,其余的國家自己也能搞定了。

於是,三國商量好了時間地點,分頭準備去了。

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都不是好東西。

【宋襄公的兩個錯誤】

“仁義無敵啊。”宋襄公興高采烈,天天念叨。一邊派人前往盂開建國賓館和祭壇,準備迎接天下諸侯。

“小國爭盟,禍也。宋其亡乎,幸而後敗。”(《左傳》)子魚很絕望,他斷定國家就要滅亡了。

魯國的臧文仲知道這件事情之後,說了一句名言:“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左傳》)什麽意思?通常的解釋是:順從別人的意願容易,讓別人順從你的意願多半就不行了。不過,筆者認為這句話應該如此解釋:當人的能力大於欲望,可行;當人的欲望大於能力,不可行。

換言之,要量力而行。

與之相反的一句話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可見,如果我們學了春秋,就不會鬧“大躍進”那樣的笑話了。

秋天,宋國的盂。

秋高氣爽,萬裏無雲。該發生的終究要發生,與天上有沒有雲並沒有直接關系。

宋襄公提前十天來到,親自檢查各種接待工作,數十遍練習怎樣執牛耳歃血為盟,怎樣對諸侯講話,怎樣行使擔任盟主之後的第一次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