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南征,目標又是楚國(第3/4頁)

到現在,由三個無聊國家的無聊盟會引發的後果正在變得越來越嚴重。

【晉國要救宋國】

晉文公登基四年,晉國人以超乎人們想象的速度在發展。根據不摻水分的統計數據,GDP已經翻了一番。

晉國人對於稱霸的目標展開了有步驟的行動,一切都是那麽條理分明。

那麽,晉國人是怎麽做的?我們引用一段《左傳》來簡要說明這個過程。

《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原文:“晉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來知義,未安其居。’於是乎出定襄王,入務利民,民懷生矣,將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於是乎伐原以示之信。民易資者不求豐焉,明征其辭。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禮,未生其共。’於是乎大蒐以示之禮,作執秩以正其官,民聽不惑而後用之。”

這段話啥意思?晉文公一回國,就教化百姓,過了兩年,就想對外用兵。狐偃說:“百姓還不知道道義,還沒有安居樂業。”晉文公去幫助周襄王復位,回國後致力於便利百姓,百姓就安居樂業了。又打算對外用兵,狐偃說:“百姓還不知道信用,還不能十分明白信用的作用。”晉文公攻打原來讓百姓看到信用,百姓做買賣不求暴利,明碼實價,杜絕假冒偽劣以及山寨產品。晉文公說:“行了嗎?”狐偃說:“百姓還不知道秩序,沒有產生他們的恭敬。”由此舉行盛大閱兵來讓百姓看到禮儀,任命執秩的官職來制定法規。等到百姓知法守法之後,然後才使用他們。

總結一下,三個步驟:富民——誠信——法治。

回想管子治理齊國的原則:倉廩實而知禮節。

所以我們說,晉國的道路就是齊國的道路。晉國的發展強大就是管子思想的延伸發展。

富民——誠信——法治,我們不妨來看看當今的社會,我們走到了或者應該走到哪個階段了。

公孫固來到了晉國,他沒有去找晉文公,而是去找先軫,再拉著先軫去找狐偃。為什麽這樣?一來,先軫和狐偃都是公孫固的好朋友。二來,公孫固知道,狐偃是晉國的頭號謀臣,他的話在晉文公那裏有分量。而先軫是個戰略戰術家,他最清楚怎樣對付楚國人。

先軫聽了公孫固的來意,二話沒說,帶著公孫固去見狐偃。狐偃看見公孫固,沒等公孫固說話,直接拉著他去找晉文公。

狐偃為什麽連問都不問?因為公孫固不來他還想著要出兵呢,如今看見公孫固,他很高興,他知道出師有名了。

晉文公聽說公孫固來了,急忙親自出迎。晉文公這人就是這樣,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看見公孫固,想起在宋國的那段日子來了。

寒暄敘禮那一套固定程序之後,公孫固說明來意:“楚國大軍包圍我國,睢陽危在旦夕,懇求貴國出兵解救。”

“你們怎麽看?”晉文公問狐偃和先軫。

“我看這是個機會,一來報答當初宋襄公的恩情,二來解救宋國,在諸侯中樹立威望,成就霸業。”先軫率先發言。

“宋國對我們有恩,不救宋國說不過去;可是,楚國對我們也有恩,對抗楚國,似乎也不太好。舅舅,你有什麽好辦法?”晉文公心裏想救宋國,但是有些顧慮。

狐偃沒有說話,他好像沒聽見。

“嗯,老年癡呆?”晉文公有點吃驚,舅舅難道老年癡呆了?沒享幾年福就老年癡呆了,太不幸了。

“舅舅,你怎麽看?”晉文公再問。

“我在想。”狐偃說話了。

“想什麽?”

“報恩固然應該,報仇好像更要緊。”

公孫固一聽,急了,這邊火上墻了,你還想著去找別人報仇,你老狐不夠意思啊。

“舅舅,報仇的事情放一放,先救命吧。”公孫固一急,也叫舅舅了。

“哈哈,不耽誤啊。軫,你跟他們說說,咱們怎麽報仇。”狐偃讓先軫說,因為從先軫的表情裏,他知道先軫已經明白了自己的計策。

先軫也不客氣,如此這般說了一遍,晉文公大聲叫好,公孫固臉色輕松下來。

狐偃有什麽計策?

【晉軍出征】

晉國大起三軍,不是海陸空,而是上中下。

四年擴軍,晉國從兩軍擴充到了三軍。

大軍出征,首先要確定領軍人物。

最高領導層機密會議。

會議主持:晉文公。與會人員:狐偃,趙衰。

會議主題:確定三軍主帥人選。

“老師,你擔任中軍主帥,怎樣?”晉文公把中軍主帥的位置留給了老師,為什麽不給狐偃?太老了,老胳膊老腿,動心眼還可以,上戰場打仗不能擔當重任了。

“不可,我不適合。郤轂是最合適的人選。他這個人,人品正,學識廣,不貪功,他最合適。”趙衰謙讓。為什麽說這是謙讓?因為按照晉國最新的法律,擔任三軍主帥和帥佐的六個人就是今後晉國的六卿。讓出中軍主帥,就等於讓出了卿的位置。有意思的是,這個法律就是趙衰和狐偃一起制定的。別人制定法律都是有利於自己,趙衰卻沒有這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