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戰神之死

秦國三帥回到雍城的時候,秦穆公親自率領群臣到郊外迎接,倒好像是迎接獲勝而歸的英雄。

蹇叔和百裏奚看到各自的兒子撿了一條命回來,百感交集,痛哭失聲。

“主公,這三人全軍覆沒回來,為什麽不殺他們?”有人問秦穆公。

“為什麽要殺他們呢?當初是我不聽蹇叔的勸告,讓他們去的,都是我的過錯啊。他們有什麽過錯呢?不能以一眚(音省)掩大德。”秦穆公說。他是一個勇於認錯的人。

“不以一眚掩大德”,成語,發明者秦穆公,意思是,不因為一件過錯而抹殺從前的功勞。

孟明視、白乙丙和西乞術不僅沒有受到處罰,反而得到一筆安慰金,同時,官復原職,繼續統領秦軍。

秦穆公,一個厚道人。

春秋的君主,普遍有一種反省的精神。

這一點,是後世的君主們所不具備的。

秦軍全軍覆沒,三帥不能說沒有責任,至少他們的警惕性就成問題,對於地形也缺乏判斷。這樣的過錯,砍了他們並不冤枉。可是,秦穆公把責任都攬到了自己的身上。

敢於承認錯誤、承擔責任,這是秦穆公能夠率領秦國走向強大的根本。

而晉襄公的寬厚絕不在秦穆公之下,知錯就改本身就很難得,更難得的是他能夠不計較手下的過激之舉。在被先軫吐口水之後,晉襄公並沒有記恨先軫。

“先元帥都是為了國家,為了我。”晉襄公表示。

通常,領導人越大度,手下就越是反思。

【先軫之死】

跑了秦國三帥,先軫很郁悶了幾天,等到他冷靜下來,覺得很不安。自古以來,敢把吐沫吐到國君臉上的,似乎自己是第一個人,自己為什麽這麽沖動呢?自己憑什麽這麽牛呢?先軫認真地思考了一遍,最終他想明白了。

先軫這一撥留齊派的兄弟跟晉文公在骨子裏根本就是兄弟,而不是正經八百的君臣。流亡十九年,大家都一個鍋裏吃飯,說話都吆三喝四,沒大沒小。基本上,晉文公也沒把自己當根什麽蔥,兄弟們在一起嘻嘻哈哈,什麽玩笑都開。

因此,先軫從一開始就沒有把晉襄公放在眼裏,認為他不過是自己的一個侄子而已,該罵就罵,該說就說,反正都是為他好。

在冷靜反思之後,先軫明白了,國君終究是國君,臣子終究是臣子,不能整得太近,不能沒有規矩,否則,後果不可想象。

“晉侯可以原諒我,但是我不能原諒自己。”先軫心想,他在想象自己問趙衰:“司馬,當眾羞辱國君,該當何罪?”趙衰會怎樣回答?

聰明人應當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等問題變大了讓別人來解決。

先軫知道,自己應當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

他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解決問題的機會很快到了。

在晉國的北面有一個狄叫做白狄,大致因為他們長得比較白。白狄的信息很不靈通,否則他們就應該知道晉國現在有多強。

那一年的雨水不夠,秋天,草原上的草大片枯死,羊被餓死了不少,狼也餓死了許多,人自然也吃不飽。沒辦法,白狄的兄弟們決定到中原去搶些吃的。於是,他們進攻晉國,一直打到了萁(今山西省蒲縣)。

先軫率領晉軍迎擊狄人,晉襄公親自壓陣。

這並不是一場著名的戰爭,因為這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戰鬥。與先軫相比,狄人的戰術素養幾乎等於零。

對付狄人,擊敗他們並不困難,困難的是消滅他們,因為他們騎馬,比車和人跑得都快。當年鄭國公子突的辦法就是采取誘敵深入包圍殲滅的辦法,這個辦法被證明是最為有效的。

先軫照方抓藥,略施小計,給狄人布置了一個口袋陣。

交戰的時候,雙方布好陣勢。晉軍用弓箭壓住陣腳,等待沖鋒的號令。

突然,晉軍大陣沖出一乘戰車,直奔狄人陣地而去。

“什麽人?”所有人在驚問。

仔細一看,大家又吃一驚,因為戰車上的人竟然沒有甲胄護身。換句話說,沒穿軍裝沒戴鋼盔,穿著便服就上去了。

仔細再一看,大家目瞪口呆了。因為,那人就是元帥先軫。

晉軍大陣鴉雀無聲,擂鼓的掌旗的都瞠目結舌,手足無措,直等到先軫已經撞進對方大陣,晉軍中軍副帥郤溱才回過神來,大喊:“快擊鼓,快擊鼓。”

晉軍開始沖鋒,但是一切都已經晚了。

元帥先軫死於白狄的亂箭之下。

這場大戰,晉軍元帥先軫戰死,白狄首領白狄子被郤缺斬殺,白狄大敗。戰後雙方交換屍體,《左傳》記載:“白狄歸其首,面如生。”白狄把先軫的人頭送來的時候,臉色還像活著一樣。

一代名將,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