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四章 楚莊王的陷阱

討伐陳國,對於楚莊王來說,最重要的目的實際上是要進一步試探晉國的反應。對於晉國的權力鬥爭,楚莊王一清二楚,他知道,現在是到了跟晉國人算總賬的時候了。

第二年,也就是楚莊王十七年(前597年),楚莊王下令討伐鄭國,因為鄭國又跟晉國混在了一起。

楚國全軍出動。這一次,楚莊王的目的絕不僅僅是鄭國,或者說,根本就不是鄭國。

【比耐心】

楚軍在一月開始進攻鄭國,鄭國則立即向晉國求援。

戰爭開始了嗎?不,戰爭並沒有開始。什麽開始了?比耐心開始了。

楚軍一路秋毫無犯,直接包圍了滎陽。但是,楚國人並不攻城。

“大王,為什麽不攻城?”伍參私下裏問。

伍參是誰?

嬖人伍參,就是那個給楚莊王講鳥謎語的人。這麽多年以來,他盡管級別不高,但是地位不低,楚莊王一直很信任他,去哪裏都帶著他。

“因為我們要等晉國人來。”莊王輕輕地說。

伍參是個聰明人,他沒有再問,他知道,很長時間以來,莊王都在研究城濮大戰的戰例。毫無疑問,莊王要用晉國人的方法來對付晉國人。

“鄭國人,千萬別投降啊。”楚莊王自言自語。

圍城打援,這是楚莊王的發明。

絳,中軍元帥府。

荀林父雖然最終成為中軍帥,但是他明白,自己在晉國政壇上還是勢單力孤。如今鄭國來求援,情理上說是應該立即出兵的。但是出兵容易,打起來就很難說勝負了。如果戰敗呢?連趙盾和郤缺都不去碰楚國人,憑什麽自己要當這個冤大頭?

但是,如果拒絕出兵呢?拒絕出兵又會給政敵留下口實。

想來想去,荀林父想到一個辦法。

“回去告訴你們國君,請他無論如何頂住,我們很快就來。”荀林父打發了鄭國特使,然後開始拖延時間。

在心裏,荀林父希望鄭國趕緊投降。

好奇怪的一場戰爭。

鄭國人顯然沒有能夠捉摸透兩個大國的想法,他們還傻乎乎地等晉國人來支援呢。

眼看都城被包圍了十七天了,晉國人的影子都沒有看到,鄭國人有點急了。

“我看,投降吧。”鄭襄公的哥哥,上卿子良建議。按照子良的理論,“晉楚無信,我安得有信”(《左傳》)。意思就是:晉國和楚國都沒什麽信用可言,我們講什麽信用?誰來我們就投降誰好了。

鄭襄公有點猶豫,他不大甘心,誰來誰強奸的日子令他厭煩了,他很期望當一回烈女。最後他想起一個辦法來。什麽辦法?占蔔。占蔔的結果是投降不吉利。

“那就戰鬥到底吧。”鄭襄公決定了,於是命令每條街巷都準備一輛戰車以示決戰到底,然後到祖廟中號哭,以示要以死來捍衛祖先的榮譽。於是,整個鄭國都城哭聲一片,連守城的將士們也都號哭起來。

楚軍一看,怎麽鄭國人全都哭起來了?是國君死了?還是要出來跟我們拼命?

“全軍後撤三十裏下寨。”楚莊王下令,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應該撤軍。

按照規矩,對方的國君死了,就應該停止進攻,這才符合戰爭的道德。所以,如果鄭襄公死了,楚軍應該後撤。而如果鄭國人出來拼命,也就意味著要一戰定勝負,那麽晉國人就不會來了。所以,如果對方是要拼命,楚軍也應該避免。

楚軍後撤了,這下輪到鄭國人困惑了。

怎麽我們哭了一頓,楚國人就後撤了?鄭國人分析了半天也沒分析出個所以然來,最後只能認為是祖先顯靈,嚇退了楚國人。

“立即修補城墻,抵抗楚國人。”鄭襄公陡然間有了信心,準備堅持到底。

可是,鄭襄公不知道,楚國人正希望他堅持下去。

等鄭國人修好了城墻,楚國人再次包圍鄭國都城。

楚國不攻,鄭國不降,晉國不救。

絕妙的國家,絕妙的戰爭。

這場戰爭的第一個關鍵詞就叫做耐心。

鄭國的使者和晉國、楚國兩國的間諜走馬燈一樣穿梭在鄭國和晉國之間,鄭國使者毎次在晉國得到的答復都是一樣的:堅持就是勝利,頂住,我們很快就出兵去救你們。

然而,盼星星盼月亮,就是盼不來晉國的救兵。

而晉國和楚國的間諜在探聽不同的消息,晉國間諜探聽的是鄭國投降沒有,楚國間諜則探聽晉國出兵沒有。後來兩國間諜走的次數多了,在路上遇上的次數也就多了,最後成了熟人,進一步成了朋友。

“喂,你們出兵沒有?”

“沒有,鄭國人投降沒有?”

“沒有呢。”

楚國和晉國的間諜在鄭國邊境上遇上,索性互相打探消息,然後折返回去,大家都省事了。

這叫什麽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