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章 數典忘祖(第3/4頁)

韓起一看,這玉環看來無論如何都沒戲了。

“我,我太糊塗了,竟然為了一只玉環換來兩種罪過,我,我不要還不行嗎?”韓起服了。

像韓起這樣的腐敗分子,可以說還是良知尚存的腐敗分子。

臨回國之前,韓起向鄭國六卿每人贈送了一匹好馬,並且私下會見子產,又贈送了他玉璧兩對和好馬四匹。

這一趟腐敗之旅,韓起算是折了本。不過,也算是接受了一次再教育。

“腐敗,也是要有節制的啊。”韓起一路上在感慨。

【倒黴的陸渾戎】

從鄭國回到晉國,韓起作了一個反思。

俗話說:大國一反思,小國就倒黴。

韓起反思的結果就是這些年晉國除了腐敗,確實沒幹過什麽正經事了,如果就這樣下去,自己恐怕不會有什麽好名聲留下來了。

怎麽辦?韓起找來了中行吳商量,六卿當中,也就是中行吳還有點兒實幹精神。

“簡單,找個蠻夷國家出口氣。”中行吳說。

“也好,找誰?”

“陸渾戎啊,他們跟楚國人混在一起,就打他們。楚國人這些年讓我們吃了不少蒼蠅,我們也讓他們吃一個。”

“那好,全權委托給你了。”

為什麽韓起對中行吳這麽信任?因為中行吳對付戎狄有很多實戰經驗的。

第二年,韓起派屠蒯去了周王室,請求讓晉國祭祀王室境內的洛水和三塗山(在今河南省嵩山縣境內)。

晉國人無緣無故來祭祀洛水和三塗山?王室的人也不是傻瓜,當即猜到晉國人的目標根本不是洛水和三塗山,而是瞄準了洛水南面的陸渾戎。

到九月,中行吳率領晉國軍隊渡過洛水,裝模作樣要祭祀洛水,陸渾戎早就聽到了消息,紛紛要來看熱鬧。他們不知道,這個中行吳最擅長的就是偷襲。

表面上裝模作樣要祭祀洛水,暗地裏中行吳迅速率軍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襲擊了陸渾戎。

陸渾戎全國被滅,國君倉皇逃到了楚國,一部分人逃到了周朝的地盤上,被早有準備的周朝王室的軍隊活捉,成了王室的戰利品。

這一回,輪到楚國沒脾氣了,楚平王也只能幹瞪眼。沒辦法,只好找塊地方安置了陸渾戎的國君。在前往安置地之前,楚平王設宴歡送了陸渾戎的國君。當然,現在他已經不是國君,而是一個楚國小地主。

“你們怎麽這麽不小心?中行吳可是著名的不講信用的人啊,明知道他領軍,怎麽不加戒備?”楚平王說,他覺得陸渾戎的國君很傻很天真。

“可是,我聽說中行吳這個人很誠實、很厚道啊。”

“怎麽會?他很狡猾,很喜歡偷襲啊。”

“不對啊,兩年前他攻打鮮虞的故事大王不知道嗎?”

“咳,你不知道他四年前攻打鮮虞的故事嗎?”

“啊,四年前他還攻打過鮮虞?”

“唉,看來你們死得不冤。”

中行吳攻打鮮虞的故事看來很重要,而四年前和兩年前的兩次攻打看來又絕對不一樣,那麽,讓我們來看看中行吳是怎樣攻打鮮虞的。

【中行吳】

中行吳,前中軍主帥荀偃的兒子,晉國上軍元帥。

荀偃是著名的腐敗分子,中行吳則有些瞧不起父親,覺得父親太肉,除了腐敗什麽都不會。所以,中行吳一直以來就下定了決心要立下戰功,為中行家挽回一點形象。

中行吳的性格比較孤傲,想法有時候很怪異。他話不多,三天不說一句話是很常見的事情,所以誰也不知道他心裏在想什麽。

中行吳第一次領軍打仗是在晉平公十七年(前541年),就是王子圍篡位的那一年。

那時候還是趙武為中軍帥,在南面不敢與楚國爭雄,於是決定在北面做些文章。在太原一帶有一個山戎國家叫做無終,聯合周圍的狄人國家對抗晉國,趙武決定討伐他們,不過,趙武本人不想去,於是把任務派給了上軍帥。

上軍帥是中行吳,上軍佐是魏舒,兩人率軍北上,攻打戎狄聯盟。

“敵人是步兵,我們是車兵,可是戰鬥的地方狹小而且地勢不平,如果對方用十個步兵圍攻我們一乘戰車,就一定可以取勝。所以,我建議我們放棄戰車,全部改為步兵。”在戰鬥之前,魏舒提了一個建議。

“好啊,當初文公的時候不是就設了三個步兵軍專門對付狄人嗎?”中行吳覺得很合理。

於是,晉軍放棄戰車,全數改為步兵。

要知道,在戰車上打仗的都是貴族,而步兵地位要低很多。所以,放棄戰車,也就等於貴族要等同於一般士兵了。軍令之下,盡管大家不願意,還是不得不下了車。可是,中行吳的一個家臣說什麽也不肯下車,還說了“當步兵還不如去死”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