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章 被忽悠的勇士(第2/4頁)

兄弟的後代因為權力自相殘殺,而仇人的後代又因為共同的仇恨而成為盟友。

關於伯嚭來吳國,《吳越春秋》曾有這樣一段記載:

吳大夫被離承宴問子胥曰:“何見而信嚭?”子胥曰:“吾之怨與嚭同。子不聞河上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驚翔之鳥,相隨而集;瀨下之水,因復俱流。’胡馬望北風而立,越燕向日而熙。誰不愛其所近,悲其所思者乎?”被離曰:“君之言外也,豈有內意以決疑乎?”子胥曰:“吾不見也。”被離曰:“吾觀嚭之為人,鷹視虎步,專功擅殺之性,不可親也。”子胥不然其言,與之俱事吳王。

簡單說來,就是大夫被離問伍子胥為什麽這麽信任伯嚭,伍子胥說兩人同病相憐,都有同樣的命運,都來自楚國,所以自然親近。被離就勸伍子胥說伯嚭這人看上去就很殘忍很貪,不可以親近。而伍子胥終究沒有相信他的話。

這一段記載,可信度極低,不必當真。之所以還要拿出來說,是因為這裏產生了一個成語:同病相憐。

【費無極也死了】

好消息和壞消息同時傳來。

先說好消息。

好消息是費無極被殺了,而且是滿門抄斬。誰殺的他?

自從伯郤宛無緣無故被殺,楚國的老百姓就對楚國政府失去了信心,編了很多罵囊瓦的段子。囊瓦也聽到一些,可是不太當回事,直到有一天遇上了沈尹戌,兩個人聊起國家大事來,沒說幾句,沈尹戌的火就上來了。

“人家伯郤宛和陽令終都是好人,可是都被你給滅了,你知道老百姓怎麽罵你嗎?我就覺得奇了怪了,人家正常人,誰不是想辦法少挨罵啊,你倒好,自己給自己找罵,而且一點也不在乎。費無極這人是什麽人?專門進讒言的人啊,全楚國都知道,怎麽就你不知道?從前他逼走了朝吳,害死了伍奢,搞得太子建命喪異邦。平王那麽個溫和仁慈、恭敬勤儉的人,就是比成王和莊王也不差,就是因為被費無極蒙蔽,所以把個國家弄得烏煙瘴氣。現在他又騙得你殺了三個好人,滅了三個家族,這三個家族可都是楚國最優秀的家族,從來沒有犯過什麽錯誤啊,現在老百姓民怨沸騰,吳國人虎視眈眈,一旦發生什麽意外,你的地位就很危險了。到現在你還護著費無極,真是愚蠢至極。”沈尹戌不知哪裏來的勇氣,把囊瓦一通臭罵,罵得囊瓦臉上紅一陣白一陣。

“我,我,我錯了,我會采取行動的。”囊瓦弱弱地說,因為他知道沈尹戌說得確實有道理。

三天之後,囊瓦出兵,將費無極和鄢將師兩家滅門。同時,為伯郤宛等三個家族平反昭雪。

伍子胥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又是先笑後哭:“我不能手刃費無極了。”

伯嚭沒有笑,也沒有哭,他只是仰天長嘆:“唉,人都死了,平反有個屁用!”

壞消息是在好消息之後一個時辰來到的。

吳王僚的庶子公子慶忌當初逃出了吳國,去了衛國。如今,在衛國招納死士,發誓要回吳國刺殺吳王闔閭,為吳王僚報仇。

消息傳來,吳王闔閭的臉色變得十分難看,為什麽?

公子慶忌號稱吳國第一勇士,勇到什麽地步?

《吳越春秋》如此記載:“慶忌之勇,世所聞也。筋骨果勁,萬人莫當。走追奔獸,手接飛鳥,骨騰肉飛,拊膝數百裏。吳王闔閭嘗追之於江,駟馬馳不及,射之暗接,矢不可中。”

不用說了,基本上,此人就是李逵加戴宗加花榮。

就這麽一個人,身懷絕技力大無窮,還帶著滿腔的仇恨,而且對後宮的地形十分熟悉。這個人要來行刺暗殺,其能量是專諸的十三倍都不止。

吳王闔閭能不害怕嗎?

【勇士要離】

“兩位,想報仇嗎?”吳王闔閭問伍子胥和伯嚭。

“想。”兩人都說。

“有你們在,囊瓦一定睡不好。”

“大王怎麽知道?”

“因為有慶忌在,我就睡不好。”

伍子胥和伯嚭對視一眼,他們知道今天談話的主題了。

“如果我被慶忌報了仇,你們估計也就報不了仇了。所以,兩位想想辦法,怎樣才能除掉慶忌,之後我們才能全力為你倆報仇。”吳王闔閭說得很明白了,先除掉慶忌,再說你們報仇的事情。

要除掉慶忌,通過外交手段顯然是不現實的,以吳國現在和衛國的關系,要求衛國幫忙除掉慶忌是完全沒有可能的。而要求衛國驅逐慶忌則是很蠢的想法,如果慶忌去了楚國,只會更糟糕。

所以,通過外交手段的提議沒有人提出,大家都是聰明人。

“只能派人刺殺他。”伍子胥說。

“刺殺慶忌?世上有人能刺殺慶忌嗎?”吳王闔閭覺得這不可能,沒有人是慶忌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