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五章 一件皮衣引發的戰爭(第3/4頁)

沒多久,中行寅來了。

“中行元帥,你上次不說一旦楚國出兵,你們就攻打楚國嗎?”特使看見中行寅,急忙說。

“我,我說過嗎?”中行寅開始抵賴。

“說過啊,那時候我就在旁邊啊。”

“那,你弄錯了。我那次是說,如果蔡國遭到楚國侵犯,我願意幫你們去求情,實在不行,我出動我們家的兵力幫助你們。你想想啊,我怎麽敢說出動晉國的軍隊呢。晉國軍隊出動,那只有範元帥才敢說啊。”中行寅說得自然,好像真是這麽回事。

“你,你——”蔡國特使氣得說不出話來了,他一轉身,走了。

“哈哈哈哈……”身後,範鞅和中行寅放聲大笑。

蔡昭公傻眼了。

“晉國人比楚國人更壞啊。”蔡昭公感慨,現在是被楚國人討伐,被晉國人忽悠,活路在哪裏?

緊急會議。

有人建議投降,實在不行就肉袒。

“別肉袒了,肯定直接扔鍋裏了。”蔡昭公說。現在他頭腦倒很清楚。

有人建議逃跑。

“跑,跑哪裏去啊?”蔡昭公真是無路可逃。

關鍵時刻,有人頭腦清醒了。

“我們為什麽不向吳國求救呢?楚國最怕他們。”有人提出。

“好。”蔡昭公又看到了希望。

當晚,蔡昭公派出太子公子乾前往吳國求救。

【孫武妙計】

公子乾走的第二天,吳國人來了,誰?伍子胥。

“哎呀媽呀,我兒子是飛過去的?怎麽才走一天就把吳國人請來了?”蔡昭公又驚又喜,弄不明白。

公子乾當然不會飛,因為吳國人根本不是他請來的,吳國人是自己找上門來的。

當楚國討伐蔡國的消息傳到吳國之後,吳國人就召開了五人會議。哪五個人?吳王闔閭、闔閭的弟弟夫概、伍子胥、伯嚭、孫武。

“看來,孫武的策略是對的,我們沒有騷擾楚國,楚國的內部就出了問題。如今,楚國的屬國都無法忍受而要公開背叛楚國,說明楚國已經國力衰弱了。現在,楚軍包圍了蔡國,我們是不是可以行動了?”吳王闔閭提出問題。

“可以。”有人回答,誰?全部。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大王,我建議我們立即聯絡蔡國和唐國,聯軍討伐楚國。這兩個國家雖然沒有戰鬥力,但是他們加入討伐楚國的行列,對於楚國人的心理是沉重打擊。”孫武提出建議,按照《孫子兵法》的原則。

於是,伍子胥就這樣來到了蔡國。

“楚國人是強盜,晉國人是騙子,吳國大哥真是好人呐。”蔡昭公高興得瞎貓碰上死耗子一般。

唐、蔡兩國紛紛響應,吳國準備出兵。

怎樣出兵?

五人會議再次召開。

“我建議圍楚救蔡,我們直接攻打楚國,等楚軍回來,我們再以逸待勞。”這是伍子胥的建議,也就是吳軍出巢湖,過長江,自東向西攻擊楚國本土。

伍子胥的建議得到伯嚭的支持,吳王闔閭點點頭。不過,他還是要聽聽另外兩個人的想法。

“這樣太示弱了,我建議我們直撲蔡國,與楚軍主力決戰。”夫概是這個意見,他是一名猛將,喜歡直來直去。

吳王閩間皺了皺眉頭,問:“孫武孫先生,你看呢?”

“我支持公子的意見。”孫武說。話音剛落,在座的另外四人都覺得出乎意料。

“為什麽?”伍子胥問。他覺得夫概的方案缺乏技術含量。

“圍楚救蔡,只能救蔡國。如果楚軍不來與我們決戰,而是固守遍池,我們就很被動。這是第一。目前已經是臨近冬季,地裏都沒有了糧食,很難就食於敵。如果我們向東行進,一路山水不斷,輜重運輸困難,不等楚軍來到,我們就會因補給不足而撤軍。再來看公子的方案,如果我們直撲蔡國,就是逼迫楚軍與我們決戰,這樣就能殲滅楚軍主力;此外,我們可以走北線,沿淮河進入蔡國,這樣,我們的糧食輜重就可以由船運解決,就沒有了後顧之憂。所以,走淮河,由蔡國攻擊楚國是更好的路線。”孫武一番話,說得清清楚楚。

“哇噻!”在座的人都恍然大悟。

【沈尹戌妙計】

秋天楚國攻打蔡國,冬天,吳國就出兵攻打楚國。

吳軍多少人?精兵三萬。

《左傳》記載:“冬,蔡侯、吳子、唐侯伐楚,舍舟於淮汭,自豫章與楚夾漢。”

吳軍北上,然後沿淮河向西,直到淮河口(今河南潢州西北)棄舟登陸,這時候已經是蔡國境內,而船只順淮河而下,再運糧沿淮河而上。

吳軍登陸,會合蔡國軍隊,而唐國軍隊隨後趕到。

楚軍統帥是囊瓦,聽說吳軍到來,二話沒說,撤。

楚軍一口氣撤到了豫章(今湖北省安陸縣),然後渡過漢水,沿漢水西岸隔江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