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四章 折騰和被折騰(第3/4頁)

“大王,我聽說‘高飛之鳥,死於美食;深川之魚,死於芳餌’。要討伐吳國,恐怕要先投其所好,折騰他們,然後乘虛而入。”文種終於說話了。

“哦,說說看。”勾踐看看文種,表情輕松了一些。

“我想好了,一共是七條。第一是尊天地敬鬼神,以祈求它們賜福;二是用奇珍異寶迷惑夫差,用賄賂收買他們的大臣;三是想辦法拉高他們的物價,讓他們的老百姓一門心思追逐利益;四是選取美女讓夫差荒淫無度,不思進取;五是選取能工巧匠,幫他們建浩大工程,消耗他們的財富;六是幫助沒有本事的吳國人擔任吳國重要的官職,削弱自身;七是離間吳國有見識的大臣,讓吳王遠離他們。這七條做到了,就可以攻打吳國了。”文種的辦法很具體,顯然思考了很長時間。

一致同意。

既然一致同意,那就開始實施。

第一件事簡單,在東郊建了一個廟祭祀太陽,給太陽神取個名字叫東皇公;在西郊建了一個廟祭祀月亮,給月亮神取個名字叫西王母。在會稽祭山神,在江州祭水神。

第二件事比較麻煩,按《吳越春秋》:“越王乃使木工三千余人入山伐木,一年,師無所幸。作士思歸,皆有怨望之心,而歌木客之吟。一夜天生神木一雙,大二十圍,長五十尋。陽為文梓,陰為楩楠,巧工施校,制以規繩,雕治圓轉,刻削磨礱,分以丹青,錯畫文章,嬰以白璧,鏤以黃金,狀類龍蛇,文彩生光。”

簡單地說,就是出動了三千木工,滿世界找了兩根巨木,然後精工制作。

木頭收拾好了,然後勾踐收拾了些金銀珠寶,在範蠡、文種的陪同下,率領五百隨從,由水路浩浩蕩蕩前往吳國進行國事訪問。

當然,兩根木頭同時從水上拉過去了。

這時候,正是吳國人準備攻打齊國的時候。

越國人的到來讓吳王夫差非常高興,這證明自己的對越政策是多麽成功,自己的人格魅力是多麽無敵。

越王勾踐以臣下的禮節拜見了吳王夫差,還饒有興致地參觀了當年養馬的馬廄和住過的石屋,表示:吳越兩國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子子孫孫友好下去。

兩國領導人還就共同關心的國際事務進行了交流,勾踐表示,越國人民支持吳國人民的爭霸事業,世界只有在吳王的領導下才能實現真正的和平。

吳王夫差對越王勾踐的到訪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重申:吳越兩國一衣帶水,和睦相處。兩國應該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作為友誼的象征,越王勾踐代表越國人民向吳王夫差贈送了參天巨木兩棵,希望吳國就像這兩根木頭一樣屹立於世界的最高端。

吳王夫差表示,吳國人民不會辜負越國人的厚望,這兩根象征兩國友好關系的木頭將會成為吳國標志性建築姑蘇台的棟梁。

“我們要修建一座姑蘇台,要修成世界第一高台,代表我們吳國人民有志氣有能力有力氣。”吳王夫差非常高興,真的非常高興,當即作出了這樣一個偉大的決定。

“我們越國全力支持,我們還會再運木頭過來。”越王勾踐也非常高興,也是真的非常高興,他看著吳王夫差,心中暗想:“修吧,折騰死你們,這兩根木頭就是你們的棺材板,姑蘇台就是你們的墳墓。”

狡猾的越國人給吳國這兩棵木頭的目的就是讓吳國人修建樓台,超乎他們預料的是,吳國人不僅要修,還要修世界最高。

標志性建築,往往就是墳墓的代名詞。

夫差高興,所有吳國的高層都高興,因為禮物人人有份。

只有一個人不高興,很不高興。

不用猜,這個人是伍子胥。

“是豢吳也夫?”伍子胥自言自語,什麽意思?這不是要養肥我們,然後再宰了我們嗎?

強烈的責任感讓伍子胥無法保持沉默,他要發言。

“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左傳》)伍子胥開門見山,首先貢獻了一個成語“心腹之患”,之後繼續:“他們表面上順服,實際上在悄悄地做準備,我們要早一點下手才行。我們攻打齊國有什麽用?那塊土地也不適合我們。如果我們不滅掉越國,越國就會滅掉我們。《盤庚之誥》說:‘對於叛逆,要斬草除根,不留後患。’如今大王反其道而行,還想稱霸,怎麽可能呢?”

夫差本來很高興,看見伍子胥發言,就有點不高興,又聽到這些陳詞濫調,更加不高興。

“伍子胥,總說這些,自己不煩嗎?這樣吧,就派你去趟齊國,如果你能說得齊國人主動臣服,我們就不討伐他們,怎麽樣?”夫差幹脆給伍子胥派了個活兒,算是眼不見心不煩。

伍子胥嘆了一口氣,一片忠心不受待見,還給自己攬了個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