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四章 和聖落墓(第3/4頁)

“盜聖,怪不得人稱盜聖。這樣,平時我們也用不著你們,但是難保有時候我們不方便出面的,你們就要替我們出面了。譬如有時候騷擾一下魯國,搶劫一下陳國等等,這樣的事情齊國不方便做,就要給你們去做了。”管仲的算盤很清楚,雖然各國對齊國表面上十分恭敬,但是總有懈怠的時候,那時候就讓強盜們去提醒你們。

“哈哈哈哈,成交。”

碰杯的聲音。

【誠信比愛國更重要】

泰山強盜原本有上萬人,八千多人願意招安,因此去了齊國做良民,只有兩千多人不願意被招安,留下來跟著展雄在泰山腳下墾荒種地。這樣一來,齊國人口增加的同時,實際上把泰山也納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齊國人不費吹灰之力搞定了泰山強盜,魯莊公非常惱火,尤其對管仲不滿。

“管跑跑啊管跑跑,就是一個商人啊,為了利益什麽都做得出來,太無恥了。”魯莊公暗地裏大罵管仲,罵著罵著突然想起來了,展禽跟管仲是朋友啊,管仲既然這麽無恥,為什麽要給他面子?

於是,展禽再次被炒。

可憐展禽,三次當公務員,三次被炒。

不過展禽還和前兩次一樣,什麽也沒問,什麽也沒說,收拾收拾回家種地去了。

八年之後(前672年)三月,魯莊公再次任命展禽為士師,不過這次時間更短,僅僅一個月時間,展禽再次被免,因為時間太短,試用期都沒過,因此在歷史上,這次任免沒有被計算在內。

這一年,展禽四十九歲。

展禽沒有當回事,依然回家種地。可是鄰居們都為他憤憤不平,因為他們最了解展禽。

“展大爺,憑您的人品和才能,還有您的名聲,到哪個國家不能當個大夫啊,何必非要窩在魯國?不說別的,就憑你們兄弟跟管仲的交情,去齊國也行啊。”鄰居實在看不過,來勸他。

“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論語·微子》)展禽笑了,他說:我在魯國之所以屢次被炒,無非是因為堅持了做人的原則。如果一直堅持這樣的原則,到哪裏能不被炒呢?如果放棄做人的原則,在魯國也同樣可以得到高官厚祿啊,又何必去國外呢?

展禽明白得很,他其實看透了一切。

鄰居沒有再勸他了,因為他知道,對於展禽來說,做人的原則比做官重要。

從那以後,展禽安心種地,展雄則在泰山當他的強盜。

五年之後,展禽開設了一所私立學校,開講詩書禮樂。因為展禽學問高深,因此許多人前來求學。從此之後,展禽就成了一個教育家。

說起來,展禽算是民辦教師的祖師爺了。

到展禽七十三歲的時候,魯國已經是魯僖公在位,魯僖公決定再次起用展禽,不過當時的正卿臧文仲阻止了魯僖公。

就為了臧文仲阻止魯僖公起用展禽,後來孔子還批判臧文仲:“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論語·衛靈公》)

展禽七十五歲的時候(前646年),齊桓公聽了易牙的話,說是魯國的國寶岑鼎不錯,應該搶過來。於是,齊國攻打魯國,魯國只好求和,齊國人提出一個條件:把岑鼎給我們。

魯僖公有點犯難:給吧,不舍得;不給吧,又打不過。

“主公,其實沒什麽,弄個山寨的給他們不就行了?”臧文仲出了個主意。

到這時候,也只好這樣了,魯僖公從鄭國找了幾個專造假文物的工匠,弄了個山寨的給送去了。

齊桓公那也是古玩專家了,一看就知道是山寨產品,可是魯國人一口咬定就是真的。齊桓公於是說:“這樣,你們把這鼎拿去給展禽鑒定下,他要說是真的,那就算是山寨的,我也認了。”

齊桓公信展禽,就算展禽騙他,他也認,因為他相信展禽決不會騙他。

就這樣,魯國人把鼎又給搬回去了。

魯僖公親自帶著鼎,去找展禽鑒定。

“主公,這鼎是山寨的。”展禽見過真鼎,大致一看,就知道眼前這鼎是山寨的。

“展大爺,不瞞您說,這鼎真是山寨的。不過,真鼎是咱們祖上傳下來的,鎮國之寶啊,總不能讓齊國鬼子給搶了吧?如今齊國人就相信你的話,那什麽,每個人都應該愛國不是?為了國家,為了魯國人民,麻煩您就給出個偽證。那什麽,祖國人民不會忘記你的。”魯僖公說了實話,又說了些愛國主義之類的大道理,以為展禽一定會聽自己的。

“主公,你知道,我這人一輩子不說假話。”

“那,為了國家,就說一回吧。”

“主公,你有你的國家,我把誠信當成我的國家,如今你要我破壞我的國家去保全你的國家,不好意思,我做不到。”展禽斷然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