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〇章 延陵季子(第3/5頁)

一曲唱罷,季劄感慨:“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不然,何憂之遠也?非令德之後,誰能若是?”什麽意思?思慮很深啊!應該是陶唐氏的遺民吧?否則,為什麽那麽憂深思遠呢?不是美德者的後代,誰能像這樣?

接下來是《陳風》,共十首。

一曲唱罷,季劄嘆息道:“國無主,其能久乎?”啥意思?國家沒人管,遲早要完蛋。

之後是《檜風》和《曹風》,季劄再也沒有評價。

“算了,過了,直接《小雅》吧。”叔孫豹見季劄沒興趣,自己也覺得沒什麽興趣,直接叫住了。

下面開始《小雅》,《小雅》又分七個部分,共七十四首。

歌中唱道:“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聽了《小雅》,季劄又來了精神,贊嘆:“美哉!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猶有先王之遺民焉。”啥意思?美啊!憂愁而沒有背叛的心,怨恨卻不表現在語言中,恐怕是周朝德行衰微的樂章吧!還有先王的遺民啊。

《小雅》結束,自然就是《大雅》。《大雅》分三個部分,共三十一篇。

《大雅》讓季劄聽得肅然起敬,嘆道:“廣哉!熙熙乎!曲而有直體,其文王之德乎?”什麽意思?廣博啊,和美呵!抑揚頓挫而本體剛健勁直,大概是文王的德行吧!

歌曲的最後部分是《頌》,共分五個部分,四十首。

《頌》是《詩經》中的最後一部分,氣勢恢宏,大義凜然。

“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邇而不逼,遠而不攜,遷而不淫,復而不厭,哀而不愁,樂而不荒,用而不匱,廣而不宣,施而不費,取而不貪,處而不底,行而不流,五聲和,八風平,節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季劄聽完,給出了最高的評價:哇噻,至高無上了。正直而不倨傲,婉柔而不屈撓,親近而不相逼,疏遠而不離心,活潑而不邪亂,反復而不厭倦,哀傷而不憂愁,歡樂而不過度,常用而不匱乏,寬廣而不顯露,施舍而不浪費,收取而不貪婪,靜止而不停滯,行進而不流蕩。五聲和諧,八風協調。節奏有一定的規律,樂器都按次序,這都是盛德之人所共同具有的。

“是啊是啊。”叔孫豹也沉浸在其中,對季劄的評價深表贊同。

歌罷,開始表演舞蹈。

首先表演的舞蹈是《象箾》和《南龠》,季劄認真看完,評價:“美啊,但還有所遺憾。”

接下來是《大武》,季劄看得饒有興趣,評價:“美啊!周朝興盛的時候,大概就像這種情況吧!”

再接下來是《韶濩》,季劄評價:“像聖人那樣的弘大,尚且還有所慚愧,可見當聖人不容易啊!”

再接下來是《大夏》,季劄評價:“美啊!勤勞而不自以為有德,如果不是禹,還有誰能做到呢?”

再接下來是《韶箾》舞,季劄站了起來,表情莊重地說:“功德到達頂點了,偉大啊!像上天的沒有不覆蓋,像大地的沒有不承載。盛德到達頂點,就不能再比這更有所增加了,聆聽觀看就到這裏了。如果還有別的音樂,我不敢再請求欣賞了。”

於是,舞蹈在這裏停止了。

隨後,季劄親切地接見了演職人員,勉勵他們要繼續努力,弘揚周朝的文化。演職員工們紛紛激動地表示,從來沒有人這樣認真地欣賞他們的表演,也從來沒有人能夠這麽到位地作出這樣的評價。

“我們最大的心願不是多掙多少錢,而是把我們的歌舞表演給真正懂得歌舞的人,這樣才是體現了我們的價值。”演員們紛紛表示,並且流下了熱淚。

叔孫豹也很感動,他對季劄表示:“其實,很多歌舞我也是第一次才看到,要不是你來,這輩子可能都不會看了。”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

不過,有的時候好事也能傳得很快。

季劄在魯國觀賞歌舞的消息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全世界都在驚呼:“原來最懂周禮的竟然是一個叫季劄的蠻子。”

【會三賢】

離開了魯國,季劄北上,來到了齊國。

齊國此時恰好是慶豐被滅,子尾子雅執掌國政,這兩位都是貪得無厭的主,現在瓜分了慶封的家產,富可敵國,生活十分奢侈。

基本上,季劄來到了齊國之後,子尾子雅沒什麽太大興趣接待他,走走過場應付了事。在齊國,只有一個人是真誠歡迎季劄的,那就是晏嬰。

“公子,不好意思,國家剛剛結束內亂,所以有點怠慢了。”晏嬰設宴宴請季劄,還忘不了幫齊國圓個場。

“在齊國能認識你就滿足了,其他人都無所謂。不過,你剛才說內亂完了,這一點我不敢同意啊。”季劄倒並不在意在齊國受到的冷遇,他很喜歡晏嬰,兩人有一見如故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