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章 占星算卦(第3/4頁)

宋景公也略通天文,因此趕緊派人把子韋給叫來了。

“你看看,現在熒惑守心,主何兇吉?”宋景公急忙問。

“熒惑是顆兇星,走到誰的位置上誰倒黴。不幸的是現在到了我們宋國的位置,那就是主公您要倒黴了。恕我直言,您活不長了。”子韋仰望星空,這樣解說。

“什、什麽?”宋景公驚叫出來。

“不過,我有辦法讓這個災禍從主公身上移開,讓咱們的卿來承擔這個災禍。”子韋輕聲說,怕被別人聽見。

“是嗎?”宋景公一時挺高興,不過想了想,覺得不妥,“卿是為我治理國家的,我卻要害死別人,太缺德了,不行。”

子韋一看,宋景公還挺有良心。

“那,還可以轉嫁給老百姓。”子韋接著出主意。

“不行,老百姓死光了,我當誰的國君啊?這主意不好。”這次,宋景公想都沒想,拒絕了。

子韋一看,宋景公的覺悟提高很快啊。

“那,還可以轉移到年成上。”子韋還有主意。

“年成不好,老百姓忍饑挨餓,家破人亡。作為國君,自己的災難要轉移到老百姓頭上,誰還願意把我當國君啊?算了算了,該死活不了,我是壽數到了,死就死吧。你就別再出餿主意了,就這樣吧。”宋景公斷然拒絕。

子韋一看,哇噻,這麽多年了,沒發現老東西覺悟這麽高啊,這簡直就是垂範千古了。

子韋向宋景公叩了一個頭,說道:“恭喜主公賀喜主公,天雖處在很高的地方,但它能聽見地上的話,主公說了三句這麽有覺悟的話,上天必定要三次獎賞君王。今天晚上火星肯定要移動三個地方,這樣君王就會延長壽命二十一年。”

“你怎麽知道呢?”

“火星移動一個地方要經過七顆星,一顆星相當於一年,三七二十一,所以君王的壽命會延長二十一年。”子韋計算了一番,這二十一年也不是信口說的。

“真的?”

“主公,咱們今天晚上就別睡覺了,我陪著你,咱們就看看他動還是不動。要是不動,主公您就殺了我。”

當天晚上,宋景公和子韋真的整夜未眠,盯著星星看。還好,晚上沒有烏雲,隨時能夠看見星星。火星真的移動了嗎?

一切都如子韋所說的那樣,火星當晚移動了三次。

宋景公活了六十四歲,等於在那之後又活了二十七年。

這件事,最早見於《呂氏春秋》,《史記》也有記載。

歸結春秋及以前的星象學,並沒有科學道理可言。不過,星象學對於中國歷法貢獻極大,並且對於考古有非同尋常的利用價值。

譬如周武王滅商,周朝史官史佚記錄下了在這一激動人心時刻天空上的星座和月相,命鑄銅匠在利簋上澆鑄下“歲鼎克聞夙有商”的銘文,依據這一記載,可以斷定周武王克商的準確日期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後來占星術逐漸衰落,被《周易》蔔卦所取代。不過《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還常常“夜觀天象”,但是好像觀察得就比較簡單,往往是看見“一顆大星墜落到了某地某地”,與春秋占星術相比,就有點小兒科了。

【《周易》與蔔筮】

既然說了春秋時期的占星術,順便也說說春秋時期的蔔筮。

古時預測吉兇,用龜甲稱蔔,用蓍(音詩)草稱筮(音是),合稱蔔筮。蔔筮從上古就有,而《易》最早實際上就是蔔卦。

蔔的方法簡單介紹一下,那就是取龜甲,上鉆九個孔,占蔔時在孔中插入幹草點燃,龜殼受熱產生裂紋,再根據裂紋的形狀來進行解析。商朝以前,龜殼為一次性使用,到了周朝,則反復使用。

筮的方法略復雜,不作具體介紹。主要是通過一種固定程式的抽取過程,確定蓍草的數目,一共六次,得到六個數,稱為六爻。六爻依次排列之後,就能得到一個或者兩個卦象,然後根據卦辭進行解釋。

一般來說,只有家國大事才會進行蔔筮,而且,無疑不蔔,不要平時沒事吃飽了撐的去蔔筮。

到後世,基本上不用龜和蓍草,而用銅錢占蔔了,這是後話。

周初,周武王伐商之前曾經占蔔,結果卦象為不吉,當天暴雨。所有人都很害怕,只有姜太公把龜甲蓍草砸個稀爛,然後勸告周武王:“我們是奉上天的意思討伐無道,不要讓這些爛骨頭破草阻止我們。”

之後,周武王發兵,滅了商朝。

按理說,姜太公已經把蔔筮說得一無是處並且證明了蔔筮沒什麽用,大家就該放棄蔔筮了。可是事實上是,整個周朝依然盛行蔔筮。

《左傳》中有關蔔筮的記載很多,關於以《周易》蔔筮的記載共有十三條,還有五處引用《周易》來論說事理。蔔筮的高手有蔔偃、辛廖、史蘇等等,可見蔔筮這樣的工作通常由蔔官或者史官來做。而且,不僅周王室、魯國這樣的正宗周文化使用,晉國甚至楚國都大量使用。儼然,蔔筮是中原文明的一種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