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五章 栽贓、分贓、分贓不均(第4/4頁)

魏舒這次算是吃了蒼蠅,有口難言,因為這鼎實際上是趙、範、中行三家搞的,韓家和智家暗地裏也有溝通,如果自己反對,那就是一比五,事情鬧僵了,只能自己倒黴。

“奶奶的,我認栽,我認栽還不行嗎?”魏舒忍了這口氣,他現在更加清楚,什麽時候也不能孤立自己。

從子產到趙簡子,雖然都是鑄刑鼎,目的完全不一樣,自然,評價也就不一樣。子產鑄刑鼎是為了更好地管理國家,因此他是法家;趙簡子鑄刑鼎是權力鬥爭的結果,而且上面的刑法按孔子的說法就是“晉國之亂治也”,也就是說那個法太過時了。因此,趙簡子什麽也算不上。

但是不管怎麽說,趙簡子總算替大家出了一口氣。

轉眼又過三年,這一年,周敬王派人來晉國,兩個來使名叫富辛和石張。

“我們代表周王感謝元帥對於中央的無私支持,感謝晉國人民的無私奉獻。”兩位來使先把套話說完了,然後進入正題:“為了防備王子朝的反攻倒算,貴國在我們偉大首都派遣了志願軍,一轉眼五年過去了。誰沒有老婆孩子?誰沒有親戚老表?誰不想回家抱著老婆睡覺啊?為了大家都能夠跟家人團聚,周王希望讓貴國士兵回國。可是王子朝還要防備,怎麽辦呢?周王希望貴國繼續發揚大局精神,能夠率領天下諸侯幫我們把首都修繕完好,那樣的話我們就不怕王子朝了。”

說了一通好聽的,實際上就一件事:請晉國幫我們修首都。

魏舒想了想,沒想明白。可是,範鞅早就想明白了,實際上親家劉文公早就悄悄地給他打好招呼了。

“元帥,這個建議好,想想看,幫他們把城修好,我們的士兵就不用住在那裏了,大家不是都要感激你?”範鞅贊成。

魏舒想想,覺得範鞅說得有道理。

“好,就這樣了,通知全世界諸侯都來幫忙,我擔任修城總指揮。”魏舒還從來沒有在全世界諸侯面前露過面,要借著這一次機會長長臉。

當年冬天,各國諸侯都派人跟著魏舒去修偉大首都了。盡管各國都已經不太尿晉國這一壺,可是為這點小事得罪晉國也不太合算。

各國出人出物都出了,可是抱怨聲罵聲就沒有斷過。魏舒親自指揮修城,結果滿耳朵都是各國人問候他娘的聲音。

到這個時候,魏舒才回過味來,這次又吃了範鞅這個王八蛋的蒼蠅。

魏舒很郁悶,於是幹脆把修城的事情交給韓不信負責,自己率領著親信打獵去了。

俗話說:人要倒黴了,喝涼水都塞牙。心情不佳的魏舒竟然在打獵過程中突發心臟病而死,享年五十六歲。

魏舒鞠躬盡瘁了,範鞅接任中軍元帥。後來在魏舒下葬的時候,範鞅命令撤去魏舒的柏木外棺,因為魏舒是在執行公務過程中偷偷跑去打獵,不享受烈士以及因公死亡的待遇。

腐敗分子範鞅終於公正了一次,當然,實際上他是在挾私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