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九章 王良和伯樂(第4/4頁)

趙簡子同意了,他想看看伯樂的眼光到底怎樣。

伯樂停了車,來到那匹馬的身邊,輕輕地撫摸它的鬃毛,那匹馬突然像遇到了主人一樣精神大振,昂起頭來大聲嘶鳴。

現在,伯樂更加相信這就是一匹千裏馬。趙簡子這邊有多余的馬,伯樂就挑了一匹很健碩的馬與商人交換這匹千裏馬。商人非常高興,以為自己無緣無故賺了一筆。不過,對於商人來說,這樣的交換確實是合算的。

到了晉陽,伯樂開始精心喂養這匹馬,一個月之後,當他套上這匹馬為趙簡子駕車的時候,趙簡子吃驚得合不攏嘴。

千裏馬,啟動有力,速度快而且跑起來非常平穩。

“伯樂,牛。”趙簡子又服了。

從那之後,伯樂相馬的名聲傳遍了天下。

伯樂相馬的名聲之大,以至於戰國時代的名士們常常借用伯樂或者編造伯樂的故事來闡述自己的道理,這裏略說一二。

《戰國策》中,蘇秦的弟弟蘇代要請淳於髡(音昆,古時剃去男子的頭發,為一種刑罰)把自己引薦給燕王,於是講了一個伯樂的故事。

一個人有一匹好馬要賣,可是在市場上站了三天,竟然無人問津。於是,這個人就來找伯樂。

“伯樂先生,幫個忙吧,我有一匹好馬在市場要賣,可是沒人識貨。您看您能不能明天去一趟,不用您說一句話,只要您圍著我的馬轉三圈,走的時候再回頭看一眼,就行了。不白幫忙,我把明天上午賣別的馬的收入都給您。”賣馬的人說。

伯樂這時候已經退居二線了,整天沒事幹也閑著,這走走秀就能掙錢的事情,不幹白不幹,於是答應下來。

第二天上午,伯樂來到了馬市,立即引起轟動,誰不認識伯樂啊?

伯樂看見那個賣馬的人和他的好馬,那確實是一匹好馬。伯樂來到了馬的身邊,上上下下轉著圈看,整整轉了三圈,然後笑了笑,這笑一笑,算是送的。

之後,伯樂走開了,走不遠,再回頭來看那匹馬,又點了點頭,這點頭也是送的。

伯樂一走,那匹好馬立即就被人們圍上了。

“好馬,真是好馬啊。”大家不住口地誇獎,伯樂看好的馬,怎麽可能不是好馬?

賣馬人在一旁偷偷地笑,看來這個商業策劃是成功的。

“多少錢?我買了。”有人出價。

“我買。”有人競價。

賣馬人最後以原本心理價位十倍的價格賣掉了這匹馬。

現在的明星代言產品,祖師爺就是伯樂了。

在《韓非子》裏,韓非也講了伯樂的故事,其中一個是這樣的。

有兩個人來拜伯樂為師,都交了很多學費,而且都有熟人引薦。伯樂喜歡其中的一個,討厭另一個。

“你的天分高,教你相千裏馬,怎樣?”伯樂問他討厭的人。

“好啊好啊,頂尖技術啊。”討厭的人很高興。

“你家境一般,學學怎樣相駑馬就行了。”伯樂對他喜歡的人說。什麽是駑馬?就是耐力好,但是速度不快的馬。

“那,好吧。”喜歡的人有點不願意,可是也只能這樣了。

學業完成之後,學相千裏馬的人生意冷清。原因很簡單,千裏馬固然好,可是用途不大而且費用昂貴。就算偶爾有個把主顧,可是要找千裏馬又談何容易?相反,學相駑馬的人生意紅火,做生意的人都來找他看馬。

所以,學些實實在在的本事比學那些看上去高深,實際上很少能用到的知識更實惠。

相傳,伯樂還有專業書籍留下來,主要是相馬和馬醫方面。傳說有《伯樂相馬經》、《伯樂針經》、《伯樂療馬經》、《療馬方》、《伯樂治馬雜病經》等傳世,不過如今都已經失傳。

按圖索驥,這個成語就是說有人拿著伯樂的《伯樂相馬經》去相馬,結果相出來的卻是劣馬。這個成語比喻死讀書本,不得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