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成都的兩個府(第3/3頁)

其他相對重要的郡國裏,張飛兼任巴西郡太守,費觀為巴郡太守,李嚴兼任犍為郡太守,江陽郡太守是劉邕,朱提郡太守是鄧方。

李嚴這個人需要多講一下,他字正方,是荊州刺史部南陽郡人,很有行政才幹,劉表曾任命他為秭歸縣令,秭歸是荊州的西大門,反過來也是益州的東大門,曹操南下,秭歸有一段時間沒人管,李嚴棄官跑到益州投奔了劉璋,劉璋覺得他是人才,任命他為成都縣令,在任上李嚴獲得了能幹的名聲。劉璋後來讓李嚴任護軍,在綿竹一帶拒劉備,李嚴投降,被劉備任命為裨將軍,劉備覺得他的特長還是在行政方面,在益州又有名望,就任命他為犍為郡太守。

還有幾個可以考證的郡太守:年輕時就與諸葛亮關系密切的向朗被任命為牂牁郡太守,霍峻守葭萌有功,劉備幹脆任命他為位於益州北部的梓潼郡的太守,早年便跟隨劉備的劉琰被任命為固陵郡太守,馬良的弟弟馬謖剛入成都時被任命為成都縣令,馬謖幹得不錯,後被提拔為越巂郡太守。

劉備入主益州後,對益州的行政區劃不斷做出調整,郡國的數目持續增加,最多時增加到了27個,所以後來還有更多的人有機會擔任郡太守,在跟隨劉備從荊州過來的人中陳震擔任過汶山郡太守,廖化擔任過宜都郡太守,鄧芝擔任過廣漢郡太守。

從上面的職務任命來看,州牧府的主要官員多用的是本地人,而郡太守則多半是隨劉備從荊州過來的人,算是一種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