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年輕的洛倫佐(第6/6頁)

Capitano)慶幸自己沒有和他一起被扔出去。

此時的洛倫佐認定必須武力鎮壓暴動。不過他的命令沒有立即得到遵從。雖然他宣稱支持者被無情殺害,而且沃爾泰拉暴亂者們與被驅逐出佛羅倫薩的流亡者們相互勾結準備攻擊美第奇家族,但是大部分執政官認為以武力解決沖突反而會激化矛盾,而且也是沒有必要的。沃爾泰拉的主教也持相同觀點。不過,洛倫佐此時已經聽不進任何勸告。沃爾泰拉人向來愛鬧事,這次必須讓他們受點教訓;如果他們沒有受到懲罰,其他托斯卡納市縣也許就會效仿他們的做法。最終,洛倫佐的意見還是被采納了。一支由烏爾比諾伯爵(Count of Urbino)費代裏戈·達·蒙泰費爾特羅領導、由佛羅倫薩出錢的雇傭軍隊伍被派往沃爾泰拉。沃爾泰拉的市民瘋狂地想要尋找同盟,他們甚至向那不勒斯國王提出,如果他派兵協助抵禦佛羅倫薩的攻擊,沃爾泰拉就將歸順於他。可是除了錫耶納和皮翁比諾(Piombino)提供了一點點幫助之外,沒有什麽人願意來拯救沃爾泰拉。經過了一個月的圍城戰,沃爾泰拉最終還是投降了。洛倫佐寫信說這一事件的順利解決令他感到欣慰,可惜這封信寫得太早了。

這封信抵達沃爾泰拉時,整座城市已經被搶掠一空。誰也不知道投降條約為何會被公然踐踏。有人說實際上沃爾泰拉人自己雇用的雇傭兵為烏爾比諾伯爵的軍隊打開了城門,為的是一起洗劫沃爾泰拉。不管伯爵的隊伍怎樣進城,反正他們很快便展開了掠奪,這些人闖進民宅和店鋪,殺人強奸,無惡不作。有人甚至說伯爵本人不但沒有阻止這些行為,還偷走了一本稀有的多語種《聖經》;也有人說伯爵雖然處罰並吊死了幾名作惡的士兵,但完全沒有起到警示作用。總之,暴亂持續了數小時,成百上千人或死或傷,每條街道上都是搶掠和破壞的痕跡。現場的慘狀又因為隨後大雨引發的塌方而更加令人心驚膽戰。

得知這一切後,洛倫佐馬上趕到了沃爾泰拉。他盡己所能地向沃爾泰拉人民表達了佛羅倫薩市民對暴行的無比遺憾。他顯然是真誠的;但是人們無法忽視正是他鼓吹暴力鎮壓,正是他雇用了烏爾比諾伯爵,正是他把礬礦的所有權判給了最初的特許經營者(concessionarires),正是他強行收回了沃爾泰拉人的自治權。在沃爾泰拉,這些事情至今依然被人們銘記在心。


[1] 裏多爾菲家族不久之後在馬焦街(現在的馬焦雷街)和馬澤塔街(Via Mazzetta)的交叉路口修建了宮殿。現在宮殿被稱為圭迪故居(Casa Guidi)。1861年伊麗莎白·巴雷特·勃朗寧(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就是在這裏去世的。

[2] 十四世紀的薩爾維亞蒂宮建在德拉維尼亞韋基亞街(Via della Vigna Vecchia)和帕爾米耶雷街(Via Palmiere)的交叉口。

[3] 聖皮耶羅鎮就是現在的阿爾比奇鎮。

[4] 卡馬爾多利修道院,即卡馬爾多利的仁愛修會是在十一世紀初由聖羅穆阿爾多(St Romualdo)創建的。它的名字來源於馬爾多利園(Campus Maldoli),是一片面積達3000英畝的森林。一個叫馬爾多盧斯(Maldolus)的阿雷佐富商向修會提供了這片地產。藥房是十六世紀建造的,其他房屋大多是十七、十八世紀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