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三章 發兵琉球

慶長十二年(1607年)十月,薩摩藩藩主島津家久來到了江戶城。

先來解釋一下什麽叫“藩”。

話說江戶時代的日本雖然名義上歸德川幕府一統管轄,但實際上卻被分封成了數百個藩國,史稱江戶幕府三百藩,每藩最大的叫藩主,也稱大名,其實就是諸侯的意思。德川幕府為了有效控制這些藩國,特地制定出了一個參勤交代制度,就是藩主在每年必須定時到江戶城覲見將軍,覲見完後再在規定的時間內回自己的領國,如果出現該來的時候不來,該走的時候不走這樣的情況,則一律以有謀逆之意嚴加懲處。

這位薩摩藩的藩主島津家久,也叫島津忠恒,他爹就是那位傳說中的鬼石曼子——島津義弘。

說起來這位島津義弘老爺爺還真是個狠角色,簡直堪稱史上最強日本人。話說當年關原合戰,老頭兒帶了一千幾百人趕來參戰了,跟隨了石田三成。然後戰鬥開打當天,他先是一動也不動,愣是杵在自家陣地裏頭看著別人打,就這樣混飯混了一上午,一直到別人打完了為止,他所在的那方輸了,他們還在那傻站著。

估計是人家看他們混飯而自己拼命心裏氣不過,所以整個敗方好幾萬人撤退,愣是沒一個來通知他們一下,以至於別人都在逃跑,他島津家的那幾個人還傻傻地待那裏看風景。

直到自己的友軍都逃的逃,死的死,走了個精光,義弘才算反應過來,但那個時候,島津家的一千多人已經被對方,也就是德川家的十多萬人給包圍了。

就在這個山窮水盡絕對無路的情況下,島津義弘一咬牙一拍大腿,下了一道狠命令:向敵人的中央沖過去!

敵人的中央是德川家康的本陣,總共有將近四萬人。

就這樣,這一千多人直別別地蜂擁沖向德川家康,一時間還真沒人能攔得住他們,一直殺到家康面前,眼看著他都要嚇得尿褲子了,島津義弘再一揮手:撤退!

趁著敵人發愣的當兒,島津家快速地原路返回,這次幹脆就沒人敢攔了,盡管回過神來的德川家康忙令井伊直政和自己的兒子松平忠吉去追,但結果是追沒追到,兩個人反倒被島津軍給打傷了,其中井伊直政還因傷勢過於嚴重,回去沒多久就翹了辮子。

按理說,這種行徑著實是該送上斷頭台開刀問斬的,但考慮到薩摩滿地都是亡命徒,縱然是德川家康也不得不睜眼閉眼地放他們一馬,因此在關原合戰之後,其他跟隨石田三成的大名非死即傷,唯獨薩摩島津家安然無恙,不僅無恙,家康甚至還把自己名字中的那個“家”字賜予了義弘的兒子島津忠恒,讓他改名家久。

這一回島津家久上江戶城,是應了幕府將軍德川秀忠之邀,兩人席地而坐,飲茶言歡,茶過三巡,秀忠表示,薩摩島津當年在朝鮮功不可沒,理應嘉獎。

此言倒是不虛,那會兒要不是島津義弘死戰泗川和露梁,很多大名能不能安然回日本都是個未知數。

但島津家久卻只是滿腹狐疑:這都多少年前的事兒了,你現在才提,幹嗎呢?不過表面上還是很畢恭畢敬地俯首謝了恩,同時滿臉堆笑地問說那麽將軍大人您打算賞我些啥?

“我把琉球給你們吧。”

剛剛還滿臉笑容的家久刹那間臉就僵住了。

琉球就是今天的沖繩縣,地理上位於日本列島的南端,中國大陸的東面。

在距今一萬八千年前的石器時代,那裏便已經有人類活動的痕跡了,專業名詞叫作港川人。而初次見於書籍記載,則是在公元7世紀所著的《隋書》第八十一卷《東夷傳》裏,只不過當時琉球被寫作了流求。

因為離中國和日本都很近,所以自古琉球和兩國之間的往來就都很頻繁。

大業三年(607年),有琉球土人30名,在一個叫夜玖的人的帶領下,來到日本定居了下來。

和銅七年(714年),信覺、球美兩地的豪族代表來到當時的日本首都奈良朝貢。

信覺是今天沖繩縣的石垣市,球美則是同縣的久米町。

39年後的天平勝寶五年(753年),大唐高僧鑒真東渡日本,開航行途中,他所乘之船因風浪而被刮到了一個島上——這事兒我們之前就已經說過了,沖繩的名字,還是大和尚給起的。

以上的定居、朝貢、打醬油等事例都是能見於明文記載的,而不在書中的例子,則更是不計其數。

到了公元8世紀,琉球諸島上開始有了階級分化,出現了有錢人和窮孩子,漸漸地也就有了自己的王朝和政權,其中早期最有名的,叫天孫王朝。

說起這個天孫王朝,其實和日本也有些關系,具體算起來是跟某個日本人有關,那人的名字叫作源為朝。

源為朝,日本著名武士源為義第八子,鐮倉幕府初代將軍源賴朝的叔叔,此人身高據說超過兩米,乃是當時日本罕見的巨漢,且左手比右手要長四寸,故而使得一手硬弓,射出去的箭又狠又準,自幼便隨父親為義在九州島上東征西討,從討伐山賊土匪到射殺妖魔鬼怪基本上啥事兒都幹過,不過二十出頭便立下了赫赫戰功,人送外號鎮西八郎,在那年頭屬於傳說級別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