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八章 驚天巨變

清朝建立之後,亦實行了閉關鎖國制度。按照我們中學歷史教科書的說法,大清的鎖國較之日本更甚,日本好歹還留了長崎一個窗口跟荷蘭人中國人做做生意,而大清則幹脆是鐵板一塊,自閉於世界。

這當然是不對的——你稍微動腦子想想,日本人都和中國人做上生意了,這中國人要閉門不出鐵板一塊,那豈不是自相矛盾?

其實大清王朝跟外面的世界還是有往來的,只是比較少罷了,比方說大清和日本之間一直都保持著緊密的貿易往來,不過對於雙方每年貿易的額度則有嚴格的規定,一般來講,不允許超過白銀六千貫。

在江戶時代的日本,一般五十貫銀等於一兩金,一兩金相當於今天的八萬日元,也就是說,當年中日兩國每年的貿易額,被控制在了人民幣七十萬元之內。

這種貿易,在日語中被叫作定高貿易。

雖然互相封閉確實有礙經濟發展,但與此相對地,無論中國還是日本,就此都進入了一個較為和平繁榮的時代,不獨中國有康乾盛世,日本也有元祿繁華,整個列島的小日子過得其樂融融平平安安。

這種太平歲月一直維持到了嘉永六年(1853年)的六月三日。

話說這一天晴空萬裏,風和日麗,在陽光的照射下,江戶灣的海面上波光粼粼,煞是好看。

海邊還有不少江戶(東京都)市民,一邊看著大海,一邊曬著太陽。

看著曬著,一些人就覺得不對勁兒了。

因為在遠處,有數個黑黑的東西似乎正在逼近,這黑影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清晰,不一會兒,便能看清它們的輪廓了。

黑家夥總共有四個,每一個渾身都漆黑發亮,浮在水面上,頂部不斷冒著灰白色的煙霧。

大家在圍觀的同時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議題是,這四個究竟是啥玩意兒。

很快,結論得出,這是四艘船。

要說群眾的眼睛還是相當雪亮的,這就是四艘船,確切地說,是四艘來自美國的蒸汽軍艦,艦隊的帶隊者是時年58歲的佩裏提督。

盡管在此之前,日本的海上也有外國的軍艦商船來訪,可那清一色的都是帆船,而這次來的,卻是象征著19世紀近代化文明的蒸汽船,由於它們渾身漆黑,日本人立刻給那四艘船取了名字——黑船。

看著這一輩子都沒看到過的洋玩意兒,周圍的老百姓確實挺開眼也挺樂呵的,有的還紛紛跑回家去打算告訴老婆孩子今天的所見所聞,但是,當時的日本幕府官員,算是疼了頭了。

對於這幫人而言,盡管這黑船他們也是今天第一次看著,可聽,卻不是第一次聽到了。

早在嘉永五年(1852年)的三月,還是這位佩裏提督,帶著8艘軍艦浩浩蕩蕩地來到了長崎,要求見負責長崎事務的長崎奉行,希望討論兩國通商事宜,但是卻被長崎方面婉言謝絕,同時美國人又被告知,通商這種國家大事,是要去跟幕府商量的,那地方也不遠,長崎出門往東拐,開個幾天就到了。

這本來是一條拖延緩兵之計,可結果卻架不住人大老美實在,真的開船去了江戶,然後由佩裏提督遞上了國書,還嚷嚷著要見將軍。

國書的主要內容是希望日本開國,並和美國通商。

若是按照往例,這美國人就直接該被趕出去了,至於那份國書,幕府的眾老爺心情好的話拿來讀一讀,讀完之後擦屁股墊桌腳,心情不好的話,那就得隨著大老美一起圓潤地離開。

但現在情況可不一樣了,現在的幕府裏,誰都知道這洋大人惹不得。

因為在佩裏到訪的十多年前,發生過一件大事,那便是鴉片戰爭。

公元1840年,亞洲國力最強的大清帝國為大英帝國所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從此國門大開,西洋列強人人都能來分一杯羹。

盡管從理論上來講中國打不過的日本未必也打不過,蒙古人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但此時此刻,堅船利炮就橫列家門口,你要貿然地跟從前一樣跑出去趕人,那這個後果就比較難以預料了。

可大家又不打算這麽心甘情願地壞了老祖宗定下來的規矩,於是只好也搞了個權宜之計:無為而治。

具體做法是不去管門口的那幾艘美國船,也無所謂他們要送的是國書還是情書,總之,不去鳥就是了,反正時間一到,船上糧食吃完,也就散了。

被晾在了一邊的美國人很生氣,他們決定讓日本人見識見識自己的厲害。

這一年的和歷6月8日,也就是陽歷的7月13日,美國人自己互相告訴自己是為了紀念剛剛過期的美國獨立日(7月4日),決定放炮慶祝。

於是八艘船啥的一百多門大炮被拉了出來,白炮齊鳴,每門平均放了幾十下。

雖說是空炮,但赤裸裸的威脅不言而明——你要是再不鳥我們,就轟死你丫的。